“以工代赈政策好,既完善了村里基础设施,又让我们能够就近务工增加收入。”近日,在牟定县江坡镇福龙村2025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现场,经过几个月施工,项目建设初见成效,获得群众纷纷点赞。
“今年3月,福龙村以工代赈项目落地实施,目前已吸纳118名本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福龙村党总支书记王应宽介绍。江坡镇今年争取以工代赈项目资金585万元,分别在福龙村、龙排村实施肉牛养殖产业配套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按照以工代赈政策,项目将把不低于总投资的32%作为劳务报酬,按时足额发放给务工群众。
近年来,江坡镇聚焦群众增收主线,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的赈济作用。加强项目科学谋划,以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为重点建设领域,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以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等低收入群体为重点赈济对象,带动他们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把好项目谋划在群众身边、建设在群众“家门口”。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江坡镇狠抓项目管理,构建“镇级统筹、村级主战、技术护航”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执行“三色预警”进度图,组建技术指导员服务团,培养本土技术骨干,组建调度研判中心,严管资金流向,精准核计务工数据,严把工程质量关。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破解项目建设梗阻,缩短项目周期。同时,动员有施工经验的外出人才回乡,建立“劳动力数据库+岗位需求清单”双台账,组建“村民自建”施工队,解决了外出人才回引和村间无劳动力的难题,让“大家事”变成“自家事”。加强技能培训,采取“培训+上岗”的以工代训方式,吸纳困难群体参加技能培训4期217人次,做到“鱼”“渔”双授、“志”“智”双扶。因村施策,采取村民自建和村投公司承建两种模式,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建立“一事一议”通道,配套“村级工匠库”和“材料价格红黑榜”,整合利用村间闲置农用机械成立租赁服务站,大幅节约管理成本,提升施工效率。
随着项目的实施,一条条水渠引来活水,一条条小路化作通途致富路,以工代赈这一“小项目”,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通讯员 段秋燕 陈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