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牟定县2024 年化肥减量化工作方案

索引号:11532323MB19908782-/2025-0312003 公文目录:相关政策 发文日期:2024年04月02日 主题词:化肥减量化工作方案 文  号: 成文日期:2024年04月02日

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 化肥化学农 药减量化工作方案的通知》和《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 发 2024 年科学施肥增效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楚雄州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化肥减量工作方案的通知》相关要求,为持续推进我县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结合牟定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思路目标

(一)工作思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到2025 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部署,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经济、环保”要求,遵循“精、调、改、替、管”技术路径,夯实田间试验、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化肥利用率测算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推广应用智能化施肥专家系统,强化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的“三新”集成技术模式推广,集成推广科学施肥高效模式。粮食作物注重“控总量、优结构、提单产”,经济作物注重“重平衡、 增有机、提品质”,促进施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提高化肥利用率,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2024年全县化肥使用量力争实现零增长,开展科学施肥宣传培训,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稳定在90%以上,全县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面积55万亩完成“三新”配套升级版推广面积 0.2万亩,提高全县科学施肥水平。持续开展三大粮食化肥“三新”、肥效校正等田间试验2组,采集土样35个,完成农户施肥调查100户。推广应用智能化施肥专家系统,制定县域主要农作物肥料配方和推荐施肥方案,引导农企对接,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成果落地。

二、技术措施

(一)精准施肥减量。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应用,在继续做好田间调查、取土化验、田间试验等工作的基础上,强化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应用,积极利用“云南测土配方大数据查询平台”开展大数据共享,发布主要农作物施肥指导意见,指导科学配肥施肥。鼓励农业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全程服务。

(二)调优施肥结构减量。积极引导肥料企业由常规复合肥生产为主向配方肥生产为主的方向转变。指导农户使用作物专用配方肥,切实推进配方肥到田入地;指导化肥生产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新型高效肥料研发,积极开展新型肥料试验示范推广,不断优化施肥结构、提高肥料综合效率。鼓励研发生态环保、功能多样、实用高效的生物肥料、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培肥基质与土壤调理剂,促进养分形态与功能融合,引领肥料产业转型升级。

(三)改变施肥方式减量。因地制宜示范推广有机肥替代、种肥同播、机械深施肥、有机无机配合、根际叶面结合、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扩大机械施肥面积,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以果、菜、茶等高效经济作物为重点,实行灌溉与施肥相结合,实现节水、节肥、省时、省工等综合效益大提升。

(四)有机肥部分替代减量。实施经济作物有机肥部分替代,鼓励养殖企业和有机肥企业就近利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食用菌下脚料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开发商品有机肥,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种植基地施用商品有机肥,鼓励农民大力开展秸秆还田和生草覆盖,充分开展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在水果、蔬菜、茶叶和中草药等特色经济作物优势产区大力开展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示范区建设,不断丰富技术模式、强化技术集成。鼓励各地利用冬闲田和作物行间闲地开展绿肥种植,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减少化肥使用。

(五)大力推广“三新”技术模式减量。利用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建设“三新”配套示范田 强化肥料新产品、施肥新 技术和施肥新机具的“三新”集成,探索形成一批反映我州特色的 “三新”集成技术模式,实现施肥精准化、自动化、轻简化、智能 化和绿色化,以点带面,提升全州科学施肥水平。

(六)推广耕地轮作减量。在重点区域、土地整理新项目区示范和水源保护地推广应用轮作技术模式,重点推广粮豆、烟豆、粮油和豆科类经济绿肥连作等种地养地相结合的轮作模式,减少每年肥料投入。

三、重点工作

(一)抓好基础工作

1、田间试验。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NY/T2911) 有关要求,结合各地科学施肥工作需要和重点工作安排,选取有代表性的作物、田块等,科学合理布设三大粮食化肥利用率、“三 新”技术、有机肥料等田间试验,为全州肥料利用率和化肥减量数据测算提供数据支撑,汇总上报数据。加强田间试验肥料施用、 田间管理、样品采集、田间测产等全环节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保证田间试验质量。严把数据质量关,在全面汇总、逐项审核的基础上,及时报送田间试验数据及试验报告。

2、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聚焦粮油作物和高原特色作物,综合 考虑区域、作物、主体等因素,进一步优化调查点位设置,重点监测农作物的产量情况、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时期、施肥方式等信息,建立常态化调查机制。调查主体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为主,兼顾小农户等种植主体,通过“肥情监测 通 ”小程序或者全国农户施肥信息监测系统 (网络地址 为:http://feiliao.nxagricloud. com/),开展农户施肥情况和肥料使用效果调查监测。结合全国肥料节水专业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 施肥水平、施肥结构、施肥种类、施肥方式等情况,形成施肥情况专题报告。

3、提升配方肥供应。优化肥料配方,充分挖掘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数据,综合作物养分需求、土壤养分供应和肥料效应制定肥料配方,统筹基肥追肥比例,注重养分形态配合和中微量元素补充。强化配方发布。采用聚类等方法将大量肥料配方综合形成配比合理、便于生产的区域主推肥料配方。建立肥料配方发布渠道和发布机制,引导企业生产配方肥。做好配方肥供应。统筹各方力量,实现肥料配方“及时发布、按需生产、科学施用”有效链接。鼓励肥料生产企业分区域、分作物设立智能配肥站,建立多样、定点、精准、全面的配方肥供应体系,扩大配方肥生产供应。

4、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施肥服务。及时制定和发布本区域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推动施肥方案进店、入户、上墙、挂网,引导农民按“方”施肥。积极培育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肥料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个性化、定制化配方肥施用服务,推动配方肥下地。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深入挖掘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持续更新县域养分数据库。推动应用智能化施肥推荐专家系统,生成符合本地区主要农作物养分需求的施肥方案。发布信息化施肥意见,在关键农时,制定发布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解读科学施肥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推介典型模式,指导科学选肥用肥。 创新施肥服务,大力发展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支持开展整村整 乡“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科学施肥服务,加快批量化高效分 析测试技术和无人机变量施肥等智能化信息化精准施肥装备应 用,提升科学施肥水平。

(二)抓好“三新”集成推进县建设和“三新”技术模式推广。集成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充分发挥“三新”样 板示范带动作用。

1、稳步推进 “三新”集成推进县建设。在牟定县探索整村整乡推广水稻“三新”集成模式,重点推广侧深施肥+缓控释专用肥 等模式,适量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后期营养诊断精准追肥,有条件的地区鼓励种植绿肥。粮食作物“三新”集成推进县重点打造 10 个千亩方和 2 个万亩片,辐射带动县域内粮食作物 15 万亩以 上。项目区以目标作物为重点,兼顾其它主栽作物,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施肥结构更加合理,粮食单产水平稳中有升,经济作物品质稳步提升。

2、创新施肥新技术。

(1)高效营养诊断。创新高效、快速、低成本测试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构建土壤测试与植株诊断相结合的全程营养诊断技术体系。采用联合浸提、多元素同时测定等技术,开展土壤速效养分批量化测试改造,探索光谱、遥感、传感器、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应用,开展实时动态农作物植株营养诊断与监测,实时获取作物生长数据,判断营养丰缺状况,推动“测土+诊断”高效管养诊断技术应用。

(2)精准养分调控。强化土壤、肥料、作物三者协同,针对作物生育期养分需求曲线,采用基肥迪肥统筹、速效缓释结合、养分形态配伍等技术,促进养分需求与供应数量匹配、时间同步、空间耦合,基于施肥的产量反应、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精准调控肥料品种用量、养分形态比例和施肥时间位置,开展高效精准的施肥调控,实现高产、优质、经济、环保综合目标。

(3)数字化施肥管理。系统挖掘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数据,强化土壤养分数字化管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实时获取农作物生产、水肥利用等信息,优化施肥参数,建立精准化作物营养需求模型和施肥决策系统,搭建大数据平台,采用微信公众号、手机APP 等移动互联方式开展信息化服务,探索应用变量施肥机、无人机、水肥一体化等装备进行精准变量施肥,推进施肥数字化、智能化。

3、应用肥料新产品

(1)缓释肥料。通过各种调控机制使养分缓慢释放,满足作物全生育期需求的肥料 包括聚合物包膜、硫包衣、包裹肥料、脲醛肥料等。聚合物包膜肥料主要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包裹肥料采用钙镁磷肥、磷酸氢钙、磷酸铵钾盐等包裹尿素,可做基肥或追肥使用。做基肥时注意肥料和种子间隔在5cm 以上,做基肥时施肥时间适当提前宜采用侧施或穴施。脲醛肥料养分释放取决于土壤微生物分解矿化作用,主要应用于大田作物。

(2)微生物肥料。指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肥料 通过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供应或促进植物生长。施用方法有拌种、蘸根、土施、喷施等,施用前需关注生产日期、施用量、施用方法等信息,在有效期内施用。施用时间要早,施用位置离根系要近,施肥要匀。避免在高温、干旱条件下施用,施用后及时覆土,避免阳光长时间直射,不宜与杀菌剂农药混用。施用解磷、解钾微生物肥料产品时选择缺磷、缺钾而有机质相对较丰富的土壤,微生物肥料应与有机肥、化肥配合施用。

(3)稳定性肥料。在氮肥中加入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 抑制尿素水解和铵态氮硝化,使肥效延长.稳定性肥料含氮量高 溶解速度快,易发生烧苗,施用时应保证种肥隔离 7 cm 以上。一般配合农家肥,结合整地做底肥一次性施入,用量应根据种植作物、产量水平、土壤肥力等进行确定。

(4)水溶性肥料。易溶于水、养分吸收快、肥效高,主要采用叶面喷施、浸种蘸根、水肥一体化等方式施用。施用时严格控制肥液浓度,避免浓度过高造成肥害或浓度过低降低肥效,叶面喷施时选择施肥关键期进行。水肥一体化施用应按照灌溉系统类型控制水不溶物含量,注意肥料与灌溉水的反应及肥料混合的兼容性,避免堵塞灌水器。

(5)中微量元素肥料。在科学施用大量元素的基础上,合理补充钙、镁、硫中量元素肥料和锌、硼、钼、铁、锰等微量元素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应针对敏感作物和缺素土壤,提高针对性,可采取基施、浸种、叶面喷施、水肥一体化等方式施用。一般情况下微量元素肥料用量较少,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用 量,控制施用浓度,避免产生肥害。

4、集成施肥新方式

(1)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上配装深施肥器,在插秧的同时将基蘖肥施于秧苗侧边 3~5cm、深度约 5cm 处。稻田翻耕深度20cm 左右,埋好秸秆等,泥浆沉降时间 10 天以上,精细平整软硬适度,以指划沟缓缓合拢为宜。秧苗应根白而旺、粗壮整齐、苗挺叶绿、秧龄适宜。选用当地适宜的侧深施肥机具,插秧时匀速作业,避免缺苗、倒伏、歪苗、埋苗。施肥应均匀,严防堵塞排肥口。插秧后保持水层,促进返青。

(2)玉米种肥同播。采用种肥同播机将种子与底肥一次性施入土壤。前茬作物秸秆粉碎后还田,残茬高度低于 8cm,以不影响机械播种为宜。田块平整度要适宜机械化耕作,0~20cm 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70%~75%为宜,选择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品种,种子应大小均匀、颗粒饱满,发芽率达标,根据玉米株距、行距及播种深度等要求,调整种肥同播机具参数。一般种子深度3~5cm 肥料深度约10cm 种、肥横向间隔大于7cm。后期可根据玉米长势或缺素情况追肥。

(3)小麦机械深施。播种前将将肥料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层,或播种时将施肥和播种作业一次完成。在小麦播种前,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撒施肥料,然后用旋耕机进行旋耕,或采用旋播一体机直接旋耕播种;也可直接采用播种施肥一体机,在小麦播种时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作业。肥料用量根据土壤养分、产量水平、肥料类型等确定。

(4)叶面喷施。将肥料配置成水溶液,直接喷施在叶片表面,通过叶片吸收进行追肥,掌握好肥液浓度,在不造成叶片肥害的基础上,可适当提高养分浓度,增加叶面吸收效果。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期养分需求及环境条件等选择喷施时期,水稻、玉米等在始花期至灌浆期喷施,瓜果类在膨大期喷施,硼肥和锌肥在移栽初花期喷施。喷施时气温 15~25℃,液肥温度20~28℃为宜。

(5)无人机喷(撒)施。采用无人机开展水溶性肥料叶面喷施或颗粒肥料撒施,实现精准高效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 施肥作业效率,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无人机的飞行高度、速度、喷(撒)幅宽度、流量等参数,确保用量适宜、喷撒均匀。宜在无风的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作业,若喷后遇雨,应重新喷施,确保肥效。注意控制施肥数量和浓度,防止伤苗。

(6)水肥一体化。根据作物品种、种植制度、灌溉方式选择水肥一体化模式和水溶性肥料。按照“肥随水走,少量多次、分阶段拟合”的原则制定灌溉施肥制度,适当增加追肥数量和次数,提高养分利用率。根据施肥制度,对灌水时间和次数进行调整,作物需要施肥但不需要灌溉时,增加灌水次数,减少灌水定额,缩短灌水时间。根据天气变化、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灌溉施肥制度。

(三)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聚焦金沙江流域楚雄段,以粮油、蔬菜等主要农作物为重点,切实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位率和配方肥使用面积。一是以控氮减磷为重点,制定特色经济作物施肥限量标准,及时发布推荐施肥配方,引导企业按方生产、指导农民科学用肥。二是规范土壤和植株样品抽样、测试工作确保化验分析数据准确可靠。三是按照“统筹规划、区域设点、综合试验”的要求,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减肥增效、化肥利用率及其他田间肥效试验,为优化肥料配方和施肥方案提供支撑。四是强化数据管理应用,及时规范整理录入土壤植株测试、农户调查、田间试验示范、耕地质量调查等数据,健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 为开展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服务。

(四)抓稳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在金沙江流域开展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试验示范,积极推广商品有机肥,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向园艺作物和大田作物拓展。推广粪肥还田,继续实施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为企业、专业化服务组织等市场主体提供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服务,带动县域内规模养殖场粪污就近就地基本还田,项目区域内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五)抓好科学施肥技术培训和宣传。以果菜茶优势区、粮食主产区和金沙江流域为重点,结合各种农业项目示范区建设线上线下结合举办科学施肥培训和现场观摩,确保重点区域全覆盖。深入开展专题宣传活动,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报道科学施肥成效,营造良好氛围。确保种植主体会选肥、会配肥、会施肥,避免过量施肥,不断提升科学施肥水平,提高化肥利用率。

(六)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采用净种、间套种等方式,优化茬口衔接,推广适合种植的光叶紫花苕、蓝花籽、蚕豆、大豆、豌豆等绿肥或豆科作物,积极开展果园、茶园绿肥种植技术示范,充分发挥绿肥在改土培肥、减少化肥使用的作用。在粮食主产区示范推广稻草机械粉碎还田、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等优势产区、核心产区、知名品牌生产基地,扶持适度规模经营、连片种植的经营主体施用商品有机肥。充分利用畜禽粪便,通过无害化处理,开展沼渣沼液还田技术示范。推广耕地轮作,在全州大力推广粮豆轮作、粮油轮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七)抓实肥料使用调查。初步建设化肥减量增效和农户施肥定位调查监测点,评估化肥减量增效主推技术模式的应用效果、调查种植户的肥料使用情况和农资经销门店肥料销售情况,指导建立常态化的调查监测网络。聚焦粮油、蔬菜等作物,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为对象,开展主要农作物农户施肥调查1000 户,构建施肥数据库,评估化肥减量增效主推技术模式的应用效果、调查种植户的肥料使用情况,做好化肥减量措施测算。

(八)抓严肥料登记与证后监管。抓好新修订《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宣传贯彻,严格权限内肥料登记备案程序,规范开展有机肥企业的生产条件考核,把好有机肥产品的市场准入关;做好登记和备案肥料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按省厅要求抓好20 个肥料质量监督抽查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要把推进化肥减量化作为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措施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主动横向、纵向沟通,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机制。各县市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和时间表,明确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二)加强资金保障。各县市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协调财政部门,保证上级项目资金足额到位,争取本级资金支持, 切实加大对化肥减量化的投入力度,保障减量措施落地落实落到位。要认真对照项目资金绩效目标,严格执行《云南省中央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和《云南省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资金使用监管,加强绩效考核,保障资金规范使用,提升资金使用透明度,采用适当方式公示有关补贴发放情况。加快资金使用进度,及时在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中 填报进展情况。

(三)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各县市要成立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指导组,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技术指导,形成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让广大群众熟练掌握化肥减量化技术。组织 专家分区域、分作物制定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专家巡回指导等活动,提高技术到位率。要充分发挥科研、推广机构在技术和信息领域的优势,开展协作攻关,研究集成一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

(四)加强宣传培训。各县市要强化对农民、农业技术人员肥料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学施肥水平。要总结好做法、好经验,树立典型,相互交流推进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手机、互联网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意义。开展科学认识化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主题宣传,普及科学施肥技术知 识,营造推动化肥减量增效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监督检查。各县市要将化肥减量工作、耕地质量等级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等重点指标纳入纳入耕地保 护与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乡村振兴等考核内容,严格监督检查, 特别是要结合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大调度、督促力度。州 农业农村局将在关键时点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县(市)开展的工作 进行检查,督促各县市抓好任务落实,及时研究整改发现问题。

(六)按时报送材料。请各县市按照任务指标安排,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于 2024 年 5月 31 日前报送到楚雄州土壤肥料工作站。邮箱cxsoi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