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云南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4年第二批中央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的通知》(云财农〔2024〕66号)和《楚雄州财政局关于下达2024年第二批中央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的通知》(楚财农〔2024〕87号)文件精神,结合牟定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1.自然与资源环境。牟定县位于云南省中北部,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地跨北纬25°09'~25°40',东经101°19'~101°51',东邻禄丰,南连楚雄,西接南华,北依大姚、元谋,县城距州府楚雄市通车公路里程32千米,离省会昆明市通车公路里程186千米。牟定交通便利、区位良好。居滇中之中,位于楚雄州“三纵四横”交通路网的中心,是通州出省的重要通道,是昆攀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镇。县境南北最大纵距57.6千米,东西最大横距53.6千米,最高海拔2880.8米,最低海拔1140米。全县国土总面积1464平方千米,法定耕地面积20.73万亩。2020年末,全县辖共和镇、新桥镇、凤屯镇、江坡镇、戌街乡、安乐乡、蟠猫乡,4镇3乡,89个村(居)委会,771个自然村,1208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0.26万人。
2.区位优势。牟定县位于楚雄州“三横四纵”交通路网的中心,发挥“滇中”的地理区位优势、“枢纽”的交通物流优势、“民族”的优秀文化优势、“生态”的绿色发展优势和“美丽”的宜居康养优势,紧紧围绕楚雄州建设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群策群力建设“滇中牟定、产业强县、左脚舞城、工匠名乡”,提高牟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增强牟定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幸福感。
3.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2.6亿元、增长7.9%,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全州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亿元,增长8.7%;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7亿元、支出20.04亿元,分别增长6.1%、3.4%;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5382元、14940元,分别增长5.3%、7.9%。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4.农业经济稳定向好。据统计部门通报,2023年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9241万元,现价增长0.4%,可比价增长2.8%。其中:农业产值162012万元,现价增长20.6%,可比价增长12.4%;林业产值9885万元,现价下降21.0%,可比价下降18.2%;畜牧业产值54134万元,现价下降30.4%,可比价下降10.0%;渔业产值1910万元,现价下降31.0%,可比价下降27.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300万元,现价增长3.4%,可比价增长7.2%。全县农业经济总体运行稳定,现价产值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2023年预计现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15.3%。其中:预计实现种植业产值17.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10%;预计实现畜牧业产值17.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20%;预计实现渔业产值0.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10%;预计实现烟草产值2亿元;预计实现林业产值1.5亿元,辅助性服务业1.3亿。全县实现农产品加工总产值6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39%;全县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1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0.97%,实现销售收入9.3亿元,农产品加工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2:1的目标。
(二)地膜覆盖应用与回收利用状况
1.使用情况。据统计分析,2023年牟定县使用地膜覆盖面积为9.2万亩,主要用于水稻育秧、玉米、露地蔬菜、水果、烤烟、大棚种植等方面,其中烤烟面积较大占地膜用量的47%,地膜覆盖方式主要为一次性地膜。2023年地膜覆盖面积9.4万亩,地膜用量736吨,回收量为610.9吨,回收率为83%。
一是地膜覆盖总面积为9.2万亩,地膜使用总量736吨。其中烤烟覆膜面积4.2万亩,亩占总覆膜面积的47%,使用厚度0.01㎜,亩使用量7.5千克;玉米覆膜面积2.8万亩,占总覆膜面积的30.4%;蔬菜覆膜面积2万亩,占总覆膜面积的21.7%。在地膜使用量上,烤烟使用315吨,占42.8%,玉米使用224吨,占30.4%,蔬菜使用160吨,占21.7%。二是大棚覆膜面积2850亩,较上年减少150亩,使用171吨,较上年减少9吨。三是其他类(遮阳网等)1450亩,较上年减少110亩,用量159.5吨,较上年减少12.1吨。
2.回收情况。牟定县没有地膜生产企业,有回收利用企业1家。牟定县牟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县烟草公司合作,开展烤烟种植户农膜回收补贴尝试,按照一等每公斤补贴1.00元,二等每公斤补贴0.8元,三等每公斤补贴0.7元的方式有效确保了所用地膜的回收。2019年成功引导盛锦达科技节水有限公司落户牟定后,充分融合市场,以直接购买或以物换物的等价方式收购废旧农膜,彻底解决了全县废旧农膜回收的难题。该公司是一家废旧农膜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运作模式是回收废旧农膜、塑料管、滴管经清洗后制成半成品(颗粒料),根据客户的需求制造成地下管网、农用灌溉管网、滴灌带等产品,产品供不应求,能全部消纳牟定县境内的废旧农膜、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该企业还辐射带动其他县,其他地区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打通了农膜回收瓶颈。地膜回收无机械回收作业模式,主要靠人工捡拾为主。
二、基础条件
(一)县域内地膜回收利用体系情况
牟定县目前仅有烟草部门建立地膜使用回收体系,除烤烟外的大量废旧地膜主要靠人工捡拾后一部分被废旧回收小贩收购,一部分按照生活垃圾一并处理,极少部分散落田间地头。种植业生产主体捡拾、乡镇设立网点回收、再生经营主体集中处置的体制机制还正在建立中。
(二)县域内地膜监测统计情况
牟定县农业农村局下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每年根据各级要求适时开展地膜的监测统计工作,积极分析地膜用量、回收情况、残膜数量、回收企业经营情况,逐步探索与农资企业和回收企业的台账建设制度,有序引导企业建立地膜经营管理台账。据县农业农村局统计分析、估算:2019年地膜覆盖面积7.5万亩,地膜用量471吨,回收量为367.38吨,回收率为78%;2020年地膜覆盖面积7.7万亩,地膜用量485.1吨,回收量为392.9吨,回收率为81%;2021年地膜覆盖面积7.03万亩,地膜用量480.4吨,回收量为393.4吨,回收率为81.9%。2022年地膜覆盖面积5万亩,地膜用量400吨,回收量328吨,回收率82%;2023年地膜覆盖面积5万亩,地膜用量400吨,回收量332吨,回收率83%。
(三)工作条件基础
牟定县农业农村局有机关编制10人,在岗公务员32人、事业编制100人,在岗事业人员83人,设12个内设机构和14个事业站所,组织健全、运行高效,具备实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的能力和条件。
(四)项目实施的紧迫性
一是地膜塑料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极难降解,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对土壤环境的危害,土壤含水量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残农膜影响土壤物理性状,抑制作物生长发育。导致作物减产。
二是由于回收残膜的局限性,加上处理回收残膜不彻底,方法欠妥,部分清理出的残被吹至家前屋后、田间、树梢、影响农村环境景观,造成“视觉污染”。
三是对牲畜的危害。地面露头的残膜与牧草收在一起,牛羊误吃残膜后,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死亡,每年造成大量经济损失。从地膜污染对环境和作物产量产生的危害可以看出,北票市地膜栽培农田中残留地膜量,大都接近或达到了能使作物减产的临界值,防治地膜污染已经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五)项目实施解决的问题
一是提质节支增收。通过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实施,清除了土壤中残留地膜,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强了耕层的通透性,消除了烂种烂芽现象的发生,作物根系生长健壮,减少了农药使用量,提升了肥料利用率,机械化作业标准大幅提升,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二是净化农业生态环境。通过项目实施,从源头上降低了农业污染,对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该项目示范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地膜,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目标,从地膜的使用、回收和再利用等环节入手,建立以政府引导,企业(市场)运作,农户积极参与,市场化推进,财政补助扶持,县、乡监管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机制,总结一整套综合治理措施,地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逐步形成地膜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促进废旧地膜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发展循环生态农业。
三是节约回收成本。通过项目实施,提高机械化收膜作业力度。由于机器收膜的生产率是人工收膜的10倍以上,可极大地缓解残膜回收期劳动力紧张局面,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解放劳动力使其从事其他经济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地膜回收再生产项目建设围绕推广地膜科学使用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清除土壤中残留地膜,并回收加工再利用,改善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带动广南县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残膜回收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四、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目标任务
2024年积极争取省级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整县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通过开展直接补助、以旧换新等方式,推动全县加厚高强度地膜、科学使用地膜,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进一步健全,经营主体回收、专业化合作社回收、加工企业回收等市场化回收机制不断完善。全县2024年计划推广0.015mm加厚高强度地膜50000亩,2024年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强化控塑行动,治理好白色污染,到“十四五”未,农膜回收率达85%以上,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二)重点任务
1.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推广。计划推广使用0.015毫米及以上的加厚高强度地膜5万亩。其中:玉米2万亩,辣椒0.5万亩,蔬菜2万亩,花卉0.5万亩。主要分布在共和镇、江坡镇、新桥镇等7个乡镇,其覆盖使用时间和力学性能指标应不低于国家标准有关要求。
2.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计划培强做大1家地膜回收利用企业,年回收利用量达800吨以上,全县规范建立1个地膜回收站,建立5个地膜经营回收网点,每个点年回收利用量达50吨。确保2024年地膜回收利用率稳定在85%以上。
(三)技术路径
1.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应用示范。由县农业农村局开展项目申报,开展项目招投标,拨付项目经费,并组织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宣传,加强技术指导、对项目实施开展监督评价。支持推广使用0.015mm及以上的加厚高强度地膜,其覆盖使用时间和力学性能指标应不低于GB 13735—2017国家标准中I类耐老化地膜有关要求。地膜使用一季后,地膜不破碎,农民从地上回收方便、清理方便、清洗方便。采取以旧换新和直接补助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广,逐步培育形成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运行模式。
2.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户捡拾→网点回收→企业处置利用。
(四)项目实施主体及方式
1.项目实施主体。牟定县农业农村局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负责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的示范推广工作。负责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
2.实施方式。一是委托县域内农膜回收再利用企业用“以旧换新”的方式对县域内从事农产品生产、种植的用膜企业、大户及散户,重点对玉米种植、果蔬种植、冬早蔬菜和花卉等种植对象,加大对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的示范推广,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二是农业农村局和农膜回收再利用企业及使用者三方做好工作对接台账,加强档案管理,确保项目实施可查询、可追溯;三是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与监督,签订销售回收协议,按照谁推广销售,谁负责回收的原则,确保回收率达85%以上。
(五)补助方式
1.加厚高强度地膜。由中标的农膜回收再利用企业按照中标价购置一批覆盖使用时间和力学性能指标不低于GB13735—2017国家标准中I类耐老化、厚度达0.015mm及以上的加厚高强度地膜,用“以旧换新”的方式(即:5kg旧地膜兑换1kg新地膜)加大对加厚高强度地膜的推广。
2.废旧地膜回收。按照“谁推广谁回收”的原则,县农业农村局与农膜回收再利用企业签订回收合同,农膜回收再利用企业根据各乡镇用膜情况建设农膜回收网点。
(六)补贴政策
为鼓励种植者全面使用0.015mm加厚地膜,用“以旧换新”的方式,即:5kg废旧地膜兑换1kg加厚地膜,以实物兑换的方式对用膜群体进行实物补助。
(七)回收主体
按照“销售推广与回收”相协调的基本要求,由县农业农村局采取招标采购方式,对加厚高强度地膜销售推广企业招标,参标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废旧地膜回收加工能力,对本县的废旧地膜保证回收,并建立回收网点。采用“谁推广、谁回收”的形式,确定推广回收主体。推广回收主体结合农膜销售网络布局,因地制宜,加快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明确地膜回收方的责任。推广回收主体与用膜企业签订农膜回收责任书,做到“农膜销售合同与回收协议同步签、同履责”,确保全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目标实现。
(八)资金预算
项目预算投入财政资金150万元,其中:1.项目资金146万元用购置0.015mm加厚地膜推广使用,示范带动县域内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使用达5万亩以上;2.宣传经费及培训费用4万元。该项目财政资金150万元,推广使用面积5万亩,使用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2万亩、果蔬类2万亩,辣椒0.5万亩,花卉0.5万亩。
(九)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切实加强对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的重要性、紧迫性,认真进行组织落实、协调和统筹指导,把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注重工作方式和提高工作执行力,在政策支持、模式、运行机制上进行创新,推动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取得实效;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目标、分解责任、细化任务、加强监督、严格考核,切实抓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的系统落实。
2.加强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要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宣传专栏、微信、短信、LED屏等多种宣传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对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重要性、补贴政策、回收标准及相关要求的宣传动员,努力营造社会广泛关注、农民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3.明确工作责任,严把回收质量。各乡镇在废旧残膜治理过程中,要坚持废旧残膜清理、回收、验收工作程序,切实抓好废旧残膜清理回收的组织实施和回收质量关。积极组织种植农户,对使用地膜后的地块土壤中残留地膜进行反复清理,努力减少废旧残膜存量;积极配合指导回收主体按回收任务、回收标准、回收期限等目标,对农用废旧残膜进行规范回收,并积极妥善地协调清理、回收、验收过程中的争议问题。要严把清理回收质量,在田边地头晾干或晒干,并抖落泥土、沙子及其杂物,严格控制废旧残膜泥块、石块、沙子、杂草、水分、树枝及金属制品等杂物,含量比例控制在20%以内;要出具废旧残膜清理回收单据或明细表,建立健全清理回收台账,认真填写农用废旧残膜清理回收记录表,并由地膜使用农户签字按手印认可,严禁代签代办,确保回收单据与登记表的数据一致。注重监督管理,确保规范运行。为确保回收数据的真实性,在废旧残膜回收过程中由回收单位以乡(镇)为单位据实填写农用废旧残膜回收登记表,并后出具农用废旧残膜回收证明。未按地膜供应商或废旧残膜回收单位回收的不予认可,未经相关单位签章和相关人员签字确认的不予认可。
4.严格检查验收,确保真实有效。各乡镇要结合辖区地膜使用情况,制定农用废旧残膜治理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对废旧残膜清理、回收、验收及痕迹资料等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将农用废旧残膜的清理、回收、验收等组织实施工作纳入对合作社、责任人员的验收考核。参照相关验收办法要求,做好乡、村两级验收工作。农业农村局将采取实地现场验收和回收数据验收的方式,回收数据验收重点抽查回收台账(废旧残膜清理回收记录表、回收单据,废旧残膜回收登记表、废旧残膜回收证明)。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与回收应用示范5万亩,其中:玉米2万亩、果蔬类2万亩,辣椒0.5万亩,花卉0.5万亩,废旧农膜回收400吨以上,确保县域内废旧农膜回收率85%以上。
(二)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建设,推广科学使用地膜,建立了农用地膜的销售、使用、回收渠道,健全农膜的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提高了农膜回收利用能力。增加了粮食、蔬菜、水果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
(三)生态效益。通过项目建设,推广科学使用地膜,提高废旧残膜清理回收能力,减少土壤的残膜量,减少土壤污染,和农村的白色污染,保护了农业土地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附件:1.云南省2024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县申报面积
2.牟定2024年地膜科学利用回收试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及项目资金分配表
牟定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17日
附件1:
云南省2024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县申报面积
填报单位:(盖章) 牟定县农业农村局 填报人:苏开乾
县名 |
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面积 (亩) |
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面积 (亩) |
牟定县 |
50000 |
|
附件2:
牟定2023年地膜科学利用回收试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及项目资金分配表
单位:牟定县农业农村局 单位:亩、万元
单位 |
推广加厚膜面积(亩) |
推广回收补助 (万元) |
培训经费及宣传费用(万元) |
牟定县农业农村局 |
50000 |
146 |
4 |
合计 |
50000 |
146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