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云南省牟定县城总体规划修改

索引号:11532323015172622Y-/2021-0901001 公文目录:发展规划 发文日期:2021年09月01日 主题词:县城总体规划(2017—2035) 文  号:非正式文件、无文号 成文日期:2022年09月01日

 

第一部分 文 本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5

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8

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10

第四章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12

第一节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12

第二节 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13

第三节 县域人口与城镇生活水平15

第四节 县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15

第五节 乡村发展策略17

第六节 县域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18

第七节 县域城镇协调发展19

第八节 县域综合交通规划21

第九节 县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22

第十节 县域基础设施规划24

第十一节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29

第十二节 县域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29

第十三节 县域空间开发建设管制规划32

第五章 规划区空间管制与城乡统筹规划34

第一节 空间管制34

第二节 规划区城乡统筹及人口规模35

第三节 规划区用地规划37

第六章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41

第一节 居住用地规划41

第二节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41

第三节 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43

第四节 工业、物流仓储用地规划44

第五节 地下空间利用规划45

第七章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45

第一节 对外交通规划45

第二节 道路交通规划47

第八章 中心城区景观及绿地系统规划51

第一节 景观规划51

第二节 绿地系统规划53

第三节 水系统规划56

第四节 广场规划56

第九章 中心城区特色规划57

第一节 城市特色风貌塑造57

第二节 城市整体特色控制58

第十章 中心城区旧城更新与发展规划60

第十一章 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61

第十二章 中心城区基础设施规划62

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62

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63

第三节 电力工程规划64

第四节 通信基础设施规划65

第五节 燃气工程规划66

第六节 地下综合管廊规划66

第十三章 节能环卫环保规划71

第一节 节能工程规划71

第二节 环卫工程规划72

第三节 环保工程规划73

第十四章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76

第一节 海绵城市理念76

第二节 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指标77

第三节 海绵城市建设策略81

第四节 海绵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85

第十五章 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88

第十六章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90

第十七章 城市远景规划构想95

第十八章 规划实施96

第十九章 附 则9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规划目的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着力创新城市管理服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对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深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决策,进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大发展时代,落实新型城镇化规划、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等规划,调整经济发展方式,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深入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确定云南省“一区一兵一中心”的新定位,探索具有地域性特点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确立牟定未来发展长远空间框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科学有效的指导牟定城市规划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牟定县城总体规划修改(2017-2035)》(以下简称规划)。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规划是牟定县城规划区内各项城乡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县城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九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国家长江经济带规划、云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城镇上山战略及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规划。

(二)加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科学预测城镇规模,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注重以人为本,突出总体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构建和谐社会。

(三)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探索具有地域性特点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四)适应新时期总体规划编制的要求。

第四条 规划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历史文化、保障公共安全;区域统筹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优先改善民生、产城互动发展、实现精明增长。

第五条 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年)

2、《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

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方法》 (2005年)

5、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标准》 GB50137(2011年)

6、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995年)

7、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 (国发[1996]18号)

8、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的几点意见》 (建规[1996]525号)

9、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2月6日)

10、《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以及《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文件);

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73号

12、《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13、《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

14、《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

15、《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

16、《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

17、《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

18、《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 (2012年)

19、《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

20、《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1】185号

21、《云南省生态功能区规划》

22、《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23、《云南省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

24、《楚雄州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25、《楚雄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26、《楚雄州北部金沙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0-2030)

27、《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2009—2025)》;

28、《牟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9、《牟定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5)》;

30、《牟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资料》 (2012—2016年);

31、《牟定县志》及近几年《牟定年鉴2010—2014年》;

32、其余相关资料及县有关领导和部门关于城市规划的意见。

第六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其中近期2017-2020年、中期2021—2025年,远期2026-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第七条规划层次与范围

(一)县域:牟定县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1464平方公里。

(二)城市规划区:共和镇、江波镇部分地区,面积90.0平方公里。

(三)中心城区:县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面积12.5平方公里。

第八条 强制性内容

规划条款中带下划线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一经审批确定应当严格执行。若确需修改的,应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九条 规划法律效力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和审批实施,是指导牟定县各项建设的依据,凡在规划区范围内开展的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活动,均应按本规划要求实施。因城市建设需要编制的各项专业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十条 总体发展目标

将牟定建设成为“左脚舞”彝族文化城市;楚雄中心城市群北部城市,楚永高速公路及G56杭瑞高速公路复线交通网络重要交通节点城市,楚雄中心城市的菜篮子基地、绿色食品产业基地、资源转型升级的基地;环境优美、生态优良、宜居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

第十一条 经济发展目标

到2020年,牟定县生产总值达到63.47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约10%,人均GDP达到34136元左右;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8.52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约7.0%。

到2025年,牟定县生产总值达到93.27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约12%,人均GDP达到46158元左右;公共财政收入达到22.9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约8.0%。

到2035年,牟定县生产总值达到148.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约15%,人均GDP达到58498元左右;公共财政收入达到27.28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约10%。

第十二条 社会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22.50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0‰以内,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达53.0%以上,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达到85.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0%。

到2025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23.50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0‰以内,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达56.0%以上,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达到9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5%,。

到2035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25.30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0‰以内,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达59.0%以上,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达到95.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第十三条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4.0%,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大于6.5m2。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源地质水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202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0.0%;大气质量达到国家《国家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大于8.9m2。地表水、地下水、引用水源水质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203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在78.56%左右;大气质量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大于12.52m2

第十四条 生活质量目标

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119元左右,年均递增11.5%左右,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20.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95 m2,农村住房砖瓦化比率达到81.0%。

202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787元左右,年均递增12.0%左右,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34.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00 m2,农村住房砖瓦化比率达到86.0.0%。

203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512元左右,年均递增12.5%左右,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49.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00m2,农村住房砖瓦化比率达到93.0%。

第十五条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未来宜采取内引外联、区域协同战略;发挥交通节点优势、合理布局、严于管控的生态优先战略;山水园林、宜居宜游的城市战略;保护优质耕地,高效集约、城镇上山的空间拓展战略。

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十六条 城市性质

楚中城市群北部城市和楚北经济增长极,发展以牟定腐乳绿色食品业及化佛山旅游业,彝族左脚舞文化特色的滇中宜居园林城市

第十七条 城市职能

(1)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物流中心;

(2)楚中城市群—北部城市和楚北增长极;

(3)楚雄北部交通节点城市,依托楚永和杭瑞复线高速是连接川南和滇西的重要交通节点;

(4)绿色食品城、民间工艺城、彝族歌舞城

第十八条 城市形象

“牟定化山,左脚之乡”

佛之山·舞之城(佛山·舞城)

第十九条 城市发展方向

东进西拓中提:建设东城新区,完善西入口连接线片区,提升中部老城区城市品质。

第二十条 城市人口规模

至2020年,牟定中心城区规划人口7.5万人。

至2025年,牟定中心城区规划人口9.5万人。

至2035年,牟定中心城区规划人口12.5万人。

第二十一条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至2020年,牟定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7.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0平方米以内。

至2025年,牟定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9.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0平方米以内。

至2035年,牟定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2.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以内。

第四章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第二十二条 县域村镇发展战略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构建牟定县村镇发展体系;强化县域各乡镇职能分工,由同质化发展向区域协作、错位发展推进;提升部分乡镇规模等级,构建垂直形态村镇体系。积极发展在城镇化发展方面有较好基础条件的重点城镇、提升城镇功能;建设一般城镇,完善设施配套,服务周边农村。实施点轴发展与极核发展相结合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依托中心城市,构建“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村庄”的开放式村镇组织体系。

第二十三条 乡村发展战略

(1)一般村庄发展战略:

①、坚持统一规划、集中紧凑建设的原则,促进农村人口的就业和居住向小城镇、中心村集中。

②、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合理安排镇村各项用地;

③、积极推进村庄整合及迁村进镇;

④、积极推动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⑤、转变能源结构,鼓励变废为宝和循环利用,提倡循环经济;

⑥、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实现村村有学校、卫生院、文化室。

(2)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村庄发展战略:

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分为城中村、近郊村、远郊村三种。

①、城中村: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融入城区”的原则,抓好城中村改造安置工作。建议将规划及建设管理纳入城市统一管理范围,提高居住建筑标准。

②、近郊村:降低基本服务人口在中心城边缘的集聚度,避免居住空间强烈的社会分异,集约利用土地空间资源。

③、远郊村: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完全融入城区为长远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抓好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

第二节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第二十四条 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1)、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把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开创对内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2)、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改革与稳定、速度与质量、城镇与农村、工业与生态五大关系,使发展过程中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统一。

(3)、坚持集聚发展、重点突破

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引导产业向园区布局,推动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依托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健康发展。

(4)、坚持绿色振兴、低碳发展

以建设“两型”社会为核心,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发挥绿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促进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5)、坚持民生为先,共建共享

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多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实现民富与县强的统一。

第二十五条 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

整合牟定的资源、交通、市场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完善城市各项功能,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生态环境优良、生活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健全、社会保障良好、人文与自然系统和谐共存的现代化小城市。

(1)、经济发展目标

未来,牟定经济将得到快速增长,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群体得到构建。牟定作为落后地区,存在“后发优势”,未来很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以2016年基准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40亿元,),采取两种预测方案,适应发展新常态的常规方案采取8%的GDP增长率;超常规方案采取10%的GDP增长率。

常规方案预测:至2020年是“十三五"末GDP将达到69亿元,至2025年“十四五末”GDP将达到93.27亿元,至2030年“十五五末”GDP将达到137.04亿元,至2035年末“十六五末”GDP将达到148.00亿元。

超常规方案预测:至2020年“十三五"末GDP将达到70.86亿元,至2025年“十四五末”GDP将达到114.12亿元,至2030年“十五五末”GDP将达到183.80亿元,至2035年“十六五末”GDP将达到202.18亿元。

(2)、社会发展目标

提高人口素质,建设和谐社会,以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健全的科教体系、发达的医疗卫生事业满足居民的生活和消费需求;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建立和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机构和为公众及社会各界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机会,逐步形成文明健康、民族和睦、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风尚,建设美丽中国,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中国梦”。

第二十六条 总体布局思路

县域经济总体布局可归纳为:“一核三重三次 三区两轴二山”。

“一核”:——牟定中心城市(县城),县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和经济发展的“龙头”。

“三重”:指的是安乐乡、蟠猫乡、新桥镇州级重点示范乡镇。

“三次”:指的是凤屯镇、江坡镇、戌街乡。

“三区”:——中部经济区、北部经济区、西部经济区。

“两轴”:——东西轴:楚雄—元谋(元双经济干道)与南北轴:姚安—广通,两条呈“十”字交叉的主要经济发展轴。

“两山”:——国家A级风景名胜区化佛山和自然保护区白马山。

第三节 县域人口与城镇生活水平

第二十七条 县域人口规模及城镇化率

至2020年,牟定县域规划人口22.50万人,常住人口为21.23万人,城镇化率为50.0%,综合平均增长率为1.5%。

至2025年,牟定县域规划人口23.50万人,常住人口为21.73万人,城镇化率为55.0%,综合平均增长率1.0%。

至2035年,牟定县域规划人口25.30万人,常住人口为23.07万人,城镇化率为60.0%,综合平均增长率为1.1%。

第四节 县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二十八条 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依托对外交通优势,以县城为核心的点轴发展模式。形成南联楚雄,北拓元谋,西伏姚安南华,东进禄丰的县域空间结构布局,构成“一心两轴”的城镇发展格局:

一心:牟定县城(城镇发展核心)

两轴:南北城镇发展轴和东西城镇发展轴

 

第二十九条 县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规划确定将江坡镇、风屯镇、新桥镇、安乐乡、潘猫乡作为规划期内的重点镇予以重点扶持发展。通过重点城镇发展引导,规划将戌街乡做为区域次中心,

◆中心城镇:县城(共和镇)

◆重点发展型城镇:安乐、新桥、蟠猫、江坡、凤屯

◆一般发展型城镇:戌街乡

◆中心村:

中屯、庆丰、桃苴、力石、老纳、天台、田心、新甸、凤屯、腊湾等中心村。

第三十条 县域城镇职能结构

(1)中心城区:即县城中心区

县城中心区,是县域行政、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县域旅游、商贸、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综合型服务中心。楚雄州南北大通道上重要的节点城市,牟定县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浓郁的“左脚歌舞”民族风情和彝族文化特色,以休闲娱乐、民族民间工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深加工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服务型、山水园林城市。

(2)重点发展型城镇

新桥镇:州级重点工业带动型小镇,中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

江坡镇:综合服务型城镇,东南部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凤屯镇: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旅游服务型城镇,西南部区域经济中心。

安乐乡:省级现代农业小镇,州级重点示范乡镇,综合服务型集镇,中北部区域集贸交易及市场服务中心。

蟠猫乡:州级重点商贸集散型小镇,区域集贸交易及市场服务中心。

(3)一般发展型城镇

戌街乡:综合服务型一般集镇,东北部区域集贸交易及市场服务中心。

第三十一条 县域城镇建设标准

中心城区、镇区人均建设用地应严格控制100平方米以内,规划新建村庄居民点人均用地控制85平方米内,通过合理规划人口规模加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并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

第五节乡村发展策略

第三十二条乡村发展总体要求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遵循“城乡统筹、以人为本,科学布局、适度超前,生态优先、集约节约,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出、典型示范”的基本原则。

第三十三条乡村发展目标

按照建设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统筹的要求,规划期末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第三十四条乡村发展策略

(1)以城带乡。促进小城镇发展,统筹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以中心村为基础,带动农村基层社区建设,实行分类指导,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以及农家乐等农业生态旅游业,优化产业结构,把农业、务工、旅游以及服务业等作为农民收入的增长点。

第三十五条乡村建设标准

(1)设施“城镇化”:完善通信、供电、供水、排水、供气、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完善文教、医疗等公益性公共设施;加强消防等防灾设施建设,保障乡村安全。

(2)景观“乡村化”:保护具有传统风貌的自然村落,鼓励维持传统风貌的乡村改造与建设,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5%。

(3)乡村建设标准按地方标准执行。

(4)乡村控制导致:维持具有独特自然和人文景观价值的自然村落,严格限制新增建设用地,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鼓励发展农村服务业。

第六节县域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三十六条 县域产业规划

(1)主导产业:第一产业——重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都市休闲农业,突出粮食、烟草、经济林果等规模化种植业和牛、羊、猪等特色化养殖业;第二产业——绿色食品制造、冶金产业、建筑建材;第三产业——商贸物流、民族文化旅游服务业、健康养生产业。

(2)关联产业:一是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现有优势产业;二是信息服务业、职业教育等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在内的生活性服务业构成的城市综合配套服务业;三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3)潜导产业:重点发展健康养生与休闲娱乐、健康服务管理业、电子商务以及已有一定基础的高原特色都市设施农业和现代休闲旅游农业等。

第三十七条 产业组织和布局

以主导产业为龙头组织形成培育现代农业、绿色食品加工,冶金矿产、民族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五大产业”。

第三十八条 产业结构布局

围绕大通道、大前沿、大基地桥头堡的建设构想,从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出发,着力构建“一核、两带、三区”发展格局。

“一核”即:县城核心区;

“两带”即:元双经济带、姚广经济带;

“三区”即:东北部经济区、西部经济区、南部经济区(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冶金矿产及新能源新材料集聚区、民族文化旅游区)

努力建设经济发展的牟定、文化繁荣的牟定、活力涌现的牟定、和谐平安的牟定。

第七节县域城镇协调发展

第三十九条 城镇发展建设指引

中心城区(共和镇):

城市性质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综合服务型城镇,楚雄中心城市群北部组团,绿色食品乡、民间工艺城、彝族歌舞城。

城市规模:近期2020年人口规模为7.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7.5平方公里;中期2025年人口规模为9.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9.5平方公里;远期2035年人口规模为12.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12.5平方公里。

城市形态:“一河一带四山五水两片区”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北优:完善城北片区;西拓:完善城西片区;中提:提升中部老城区城市品质;东扩:建设山地城市,打造东城新区。

其他乡镇:

1、新桥镇

城镇性质:镇域中心城镇,传承“青铜”文化,建设滇中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打造“宜业、宜商、宜居”的工业重镇。

城镇规模:近期2020年末人口约3300人,建设用地为3.2平方公里,远期2035年末人口约5400人,建设用地约为5.9平方公里。

城镇发展引导:新桥集镇的发展主要依托工业园区的发展,服务于工业园区,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打造成为一个新型工业城镇、特色工业经济区、循环工业园区小镇。

2、江坡镇

城镇性质:江坡集镇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综合服务型城镇,东南部区域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绿色产业加工业、能源产业、商贸服务业为主导的中心城区的农副产品腹地。

城镇发展引导:江坡集镇是牟定县东侧重要的交通节点,姚广公路穿过集镇,交通优势明显,是集镇作为工贸型集镇发展的重要依据,在建的G56杭瑞高速公路复线将由集镇南侧穿过,对集镇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3、凤屯镇

城镇性质:飒马场城镇是凤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及彝族风貌为一体的旅游特色型小镇。依托化佛山风景名胜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建设为化佛山旅游服务设施区和特色旅游商贸型城镇。

城镇发展引导:建设成为楚雄市彝族文化名都的旅游补充区和体验原生态彝族风情文化的旅游目的地。积极发展与化佛山旅游服务相配套的旅游商贸、接待、餐饮、文化为一体的旅游特色型小镇。

4、安乐乡

城镇性质:安乐集镇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牟定县域次中心。云南省重点现代农业型特色小镇。牟定县优质粮烟生产基地,以特色种植、养殖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型特色乡镇。

城镇规模:近期2020年末人口约4530人,建设用地为3.5平方公里,远期2035年末人口约6380人,建设用地约为6.3平方公里。

城镇发展引导:安乐乡地处三县(牟定县、元谋县、禄丰县)结合部,安乐处于牟定—元谋—禄丰经济发展圈内。集镇是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是一个发展中的小集镇,有“牟定东大门”的美称,辐射和带动乡域其他中心村和基层村的发展,通过乡域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带动全乡的发展,形成以点带面,核心扩展带动全局的空间格局。

5、蟠猫乡

城镇性质:乡域中心集镇,依托古岩河丰富的水资源,发展以元双经济带上的绿色经济庄园和商贸服务为主,建设成为牟定县北部的一个具有彝族特色商贸型集镇。

城镇规模:近期2020年末人口约3300人,建设用地为1.7平方公里,远期2035年末人口约5600人,建设用地约为3.7平方公里

城镇发展引导:发展集镇作为楚雄北下的通道节点,牟定县北部的一个彝族特色商贸小镇,沿古岩河流域综合开发蔬果特色产业区、绿色经济庄园、彝家商贸小镇。

6、戌街乡

城镇性质: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发展以粮烟、畜牧养殖业、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特色农产品加工及矿产开发加工、建筑建材加工、物流中转集散、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彝族文化浓郁的商贸服务工矿型乡镇。

城镇发展引导:“元双公路”的建设,戌街乡集镇具有较好的交通区位优势。戌街在交通和地理区位上的区位优势,将加强戌街与周边地区(元谋、永仁、牟定县城等)城市之间的互补关系,强化由元双公路构成的城镇群所形成的经济带,统筹区域全面发展,在促进戌街经济发展的同时,紧紧跟上牟定县域发展的进程。

第八节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四十条 县域综合交通

高速公路:在建的楚永高速公路、规划G56杭瑞高速公路复线。

干线公路:改造蟠猫、戌街、安乐、新桥及江坡镇与元双公路接口通道的建设,钱牟线(钱粮桥—牟定)、牟元线(牟定-元谋),牟广线(牟定—广通);建设飒马场—化佛山、化佛山—县城的旅游环线。

支线公路:县城-丰乐-米村委会公路、新甸-民乐-田丰公路、飒马厂至凤屯公路、县城-天台-腊湾公路、安乐至大力石公路、安乐-小石板-直苴公路、龙马池-民乐公路、散花-官河公路。

第四十一条 交通枢纽规划

公铁枢纽:利用现有成昆铁路的广通站、甸心站与公路交通干线规划G56杭瑞高速复线、提升改造的牟广线相互协调形成交通枢纽。

公路客运枢纽:规划按功能分为:主站、郊区站。

主站分别为:牟定县西客运站、南客运站。

郊县站:设站要求,位于乡镇居民集聚区,主要承担市区—镇(乡)、镇(乡)—镇(乡)、镇(乡)—村旅客运输的功能,设施按交通部三级站标准建设。积极建设飒马场、蟠猫及安乐三个汽车长途客运中心。

物流中心:依托现状元双二级公路在县城北侧红坡头建设物流中心1处。

第四十二条 乡村道路整治规划

增加乡村道路网密度,实现全县村村通水泥公路目标,形成“通村硬化、村村联网”乡村道路格局。

第九节县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四十三条 教育设施规划

幼儿园:在中心城区新建6个班以上规模幼儿园3所;在中心城区以外的乡镇建成区内各建设6个班以上规模幼儿园1所。在中心村以上的行政村庄各建设3个班以上幼儿园1所,有条件的基层村可根据情况办1个班以上幼儿园1所。

小学:在中心城区东部城市新区(左脚舞山城)新建24个班规模小学1所;在中心城区以外的乡镇建成区内各建设12-18班规模小学1所,在中心村以上的行政村庄各建设6—12班小学1所。

初级中学:在中心城区东部城市新区(左脚舞山城)新建48班规模初级中学1所;在其它各乡镇镇区(含原乡政府驻地)各建设12—18班规模初级中学1所。

普通高级中学:在中心城区东部城市新区(左脚舞山城)套建设48班普通高中1所。

职业教育:规划加强职业高中建设,扩大招生规模,使职业高中在校人数约年平均增长率不低于20%。规划远期建立符合牟定特点,从初级到中级,高职的职业学校,以及教育与培训并举,与其它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教体系,实现职教的现代化。

成人教育:以党校、农广校及行业培训中心为主,完善乡镇农民技术教育学校,以岗位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在全县开展普及文化科学知识的成人教育。

第四十四条 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按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和基层村五级进行配置。在中心城区,有序推进龙川江文化景观带、县文化体育中心等项目的建设;乡镇按城市居住区或小区标准配置文化体育设施,在各乡镇建设文化活动中心;中心村配置文化站和村民广场,为农民提供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多功能活动场地,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不小于1000m2。基层村结合实际情况修建文化室和篮球场。

第四十五条 医疗设施规划

规划形成以县级综合性医院、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以专科医院、特色诊所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牟定县应配备一所三级甲等的综合医院、防疫站、急救站,医疗设备现代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规划提升现有县人民医院的规模等级,满足规划需求;中心镇设立1所中心卫生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等设施。每个中心村需设置卫生所一处,对于离镇区较近的村,视情况设卫生室或与镇区资源共享,偏远的基层村需设卫生室。

第四十六条 市场布局规划

规划形成以市区为重点的批发市场体系和结合当地特点遍布全区,建成以建材小商品、旅游产品、轻纺工业品为主的市场服务体系,方便居民生产生活,有利城乡物资流通的集贸市场体系。在中心城区建设大型商贸中心和商品批发市场,与乡镇专业市场或集贸市场相衔接,形成工业品和农副产品双向交流的市场网络。在中心镇配置二级中心市场;在一般建制镇配置三级市场;在中心村设置较为齐全的中型商业零售网点;各行政村所在地设小型零售网点。

第四十七条 社会福利养老设施规划

规划在中心城区镇南邑和东部城市新区(左脚舞山城)新(扩)建2个综合社会福利院,包括养老院、孤儿院等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乡镇以上设置敬老院、福利院。应针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环境条件优越的城镇,积极建设老人公寓、养老院等康体养老设施;中心村应设置老年活动室。

第十节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四十八条 县域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预测:规划至2035年,城镇人口16.0万人,用水普通率100%计算,则城镇总用水量为每天6.0万方。

(2)供水方式:中心城区及其它乡镇均采用集中供水方式,建设自来水厂和供水管网,进行统一供水;农村地区采用分散供水方式,根据水源情况因地制宜建设供水点,有条件的农村居民点应纳入城镇管网集中供水。

(3)供水水源规划中心城区供水水源主要为中屯水库、大跃进水库、龙虎水库、庆丰水库等,滇中引水、境内河流及库塘蓄水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乡村饮用水的水源或备用水源,并划定各水源地的保护范围严格管理,防止水源污染。

依据《滇中引水工程-配套工程总体规划报告》,滇中引水工程输水干渠从牟定县南端通过,从大荒地分水口取水,分水口水面高程1943.07m,末端出水流量4.32m3/秒,采用暗渠向北绕行,经张家屯、毛家、卜鲁村、代湾庄大村、小村蚂蚁山,至老虎箐,最后进入龙虎水库。由于龙虎水库位置相对较高,龙虎水库作为滇中引水工程农业灌溉调蓄水库。规划建设的大力歪、定远河水库均位于江坡镇境内,水库以城乡生活供水为主,兼顾农业灌溉用水,主要解决江坡集镇及周边生活用水问题,并兼顾江坡地区及下游农业灌溉用水,2座水库新建后江坡片区用水已经解决,不纳入滇中引水工程供水范围。

(4)供水设施规划县城共和镇第一、第二水厂自来水厂已建成投入使用,县城目前一水厂主要以中屯水库和大跃进水库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庆丰水库为候补水源。采用重力自流供水。中屯水库和大跃进水库水重力输送入牟定县城一水厂,当送水出现故障时,由庆丰水库通过泵站提升水库水到水处理厂,现状水源能够满足当前供水需要。滇中引水工程建成后中屯、大跃进水库作为滇中引水工程生活供水间接调蓄及检修、事故备用水源。第二水厂供水水源取自滇中引水干渠和龙虎水库,在进入龙虎水库前在蚂蚁山分水口取水,采用压力管道经新房子到北山寺水库后的山顶,进入新建县城第二自来水厂。牟定工业主要集中在新桥循环经济产业片区、戌街矿治化工园区,位于县城东北方向,距输水干渠相对较远,统一布置戌街二级支渠,从牟定一级支渠石咀子分水口取水,沿线供给新桥、安乐乡镇生活用水及新桥工业用水。戊街供水利用龙丰、红豆树水库供水系统,二级支渠进入龙丰水库上游,通过龙丰水库调蓄,并利用已有隧洞和红豆树水库连通,在红豆树水库右岸山顶,工业园区与戊街镇之间兴建戊街水厂,从红豆树水库兴建泵站提水至水厂。安乐乡镇生活用水主要由滇中引水工程供给,考虑新民水库间接调蓄及检修、事故备用水源。

各乡镇按照一水两污体系规划建设或扩建供水厂及配套管网;村庄因地制宜建设供水点,加强水质检验、供水设施日常维护工作,加大水利工程、农田水利节水工程、抗旱防洪工程、人畜饮水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力度,保障供水安全。

第四十九条县域排水工程规划

污水量:全县城镇区给水量为4.59万方/天,综合污水排放系数取0.85,日变化系数取1.3,则污水总量为5.1万方/天。

污水处理规划:规划在中心城区利用现有污水处理厂,结合工业园区建设情况适时建设污水处理厂。在乡镇建小型污水处理站,有条件的中心村宜设置简易污水处理设施,如氧化塘、生态湿地,大力推广沼气化粪池等。

雨水工程:县域内水系、沟、渠众多,雨水根据自然地形就近排入水体,同时应结合防洪规划治理好河道和沟渠。

第五十条 县域电力工程规划

用电负荷预测:至2020年,全县总用电负荷为18.15万KW,最大用电负荷达到50000KW;至2025年,全县总用电负荷为20.35万KW,至2035年,全县总用电负荷为23.80万KW。

电网规划:

高压配电网规划

35kV飒马场变二期工程

110kV新桥变增容改造工程

35kV余丁变二期工程

35kV新戌安Ⅱ回线改造工程

中压配电网规划

飒马场变电站青龙Ⅱ回线路新建工程

10kV山城Ⅰ 回、山城Ⅱ回线路新建工程,新建线路满足左脚舞山城用电需求。

10kV化佛山线路新建工程由35kV飒马场变新出一回10kV线路至化佛山。

10kV黄龙山Ⅰ 回线路新建工程

10kV庄三Ⅱ回线路新建工程(至庄三工业园区)

10kV戌街工业园区Ⅱ回线路新建工程

第五十一条 县域通信基础设施规划

邮政:根据县城镇发展规模及经济发展方向,规划逐步加大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发展以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网络化技术为标志的现代化邮政。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逐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覆盖全县的多层次、高速宽带的信息传输网,形成以光纤传输、微波传输、卫星传输相互配套的宽带高速信息传输主干网。

第五十二条 县域燃气工程规划

规划目标:中心城区天然气普及率达近期70%,远期100%。

燃气规划:经分析,2014年审批实施的牟定县城市燃气专项规划(2012-2025)与本次总规划修改主要内容一致,执行专项规划内容即可。

第五十三条 县域环卫设施规划

(1)垃圾收集处理方式:

中心城区生活垃圾运输至位于新桥镇的牟定县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医疗垃圾运输至楚雄保康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处理;建筑垃圾本着综合利用、减量化原则,采取多种方式消纳;工业垃圾由企业自行收集处理,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乡镇区垃圾逐步实现集中收集转运至乡镇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农村垃圾采用“户集、村收”的形式因地制宜处理。

(2)垃圾处理规划:

生活垃圾由大型垃圾清运车负责运送至新桥镇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双化”及焚烧、填埋处理。工业废渣等危险固废物统一送至专门的危险废物处理场。乡镇区统筹安排生活垃圾处理厂;村庄因地制宜进行垃圾处理。

(3)公厕规划:

根据建设部有关公共厕所设置标准的规定,常住人口2500—3000人设1座,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一般为300m。镇区内公共厕所按3座/ km2设置。村庄按实际情况布置公厕。

(4)环境卫生基地及工作场所规划:

中心城区利用好现有环境卫生机构及场所,并在东部城市新区(左脚舞山城)规划环卫车辆停放场和环卫车辆修理场等。努力创造条件建设环卫工人作息场所,标准按每万人设置一处,每处0.1—0.15hm2。乡镇按实际情况设置。

第五十四条 县域殡葬设施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殡葬事业全局,合理谋划各类殡葬设施建设,科学编制殡葬设施布局规划。确保殡葬设施适应全县建设发展的需要。保留利用扩建位于新桥镇的牟定县殡仪馆和公墓。

第五十五条 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1)近郊城镇,中心城区周边城镇,充分利用中心城区的基础设施优势,达到成片共享目标。建设网络状的县域交通系统,为县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供交通保障。

(2)县域内垃圾转运按就近原则,打破行政界线。

(3)县域内水源保护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需要市、镇、村各级政府统一思想,共同承担。

(4)县域旅游资源及旅游服务设施需要统筹安排,共建共享。

(5)积极推动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符合农村居民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6)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供水工程要加快实施,农村供水要按规划实施,不宜按当前的分散状态建设。

第五十六条 县域防洪排涝规划

防洪排涝标准: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其它城镇镇区防洪标准达到20 年一遇。中心城区排涝标准按20年一遇最大24 小时暴雨一天排除;其它城镇镇区排涝标准按10年一遇最大24 小时暴雨一天排除。

防洪排涝工程设施规划:利用好现有防洪排涝工程,加快县域内江河防洪隐患整治,疏浚县域主要行洪河道,近期完成重点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固维修其它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库,确保水库工程安全运行和最大限度增加蓄水能力。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为50 年一遇堤防;其它城镇建成防洪标准为20 年一遇堤防;进一步推进县域中心城镇、防洪位置条件优先城镇的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第五十七条 县域消防规划

规划在中心城区建设1座一级普通消防站,位于老城区彝和园西侧。

规划建制镇设置消防站,负责全镇的消防任务。其中规模较大城镇(镇区面积大于6 km2)设置一级普通消防站,一般镇设置二级普通消防站,规模较大的农村居民点设置联防消防队。

第五十八条 县域抗震防灾规划

抗震标准:牟定县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所有新建、改扩建工程都必须严格按照7度抗震标准进行设防,生命线系统及重要部门如供水、供电、通讯、交通、医疗、粮食、消防、教育等系统应按8度抗震设防。

生命线工程及重要部门抗震防灾规划:牟定县生命线工程新建、扩建、改建,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县域范围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按照7 度地震烈度设防。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第五十九条 县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严格控制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建立完善的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控网络和信息系统和应急处理措施,建成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体系,使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得到根本控制。

第十一节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第六十条 发展目标定位

全力打造提升“彝族左脚舞之乡”品牌,以“歌舞牟定,欢乐牟定”为主题形象进行开发建设,积极改善旅游功能和旅游设施,把牟定建设成为一个以彝族歌舞为主的休闲、娱乐、美食胜地。

第六十一条 规划总体布局

形成“一个中心、两条连线、三个片区、四个旅游产品、三大重点旅游项目”的旅游区域布局格局。

一个中心:以化佛山旅游区开发为中心。

两条连线:一是使化佛山与滇西旅游线相连;二是与旅游大市场联网,形成昆明——楚雄——牟定——大理——丽江和楚雄——化佛山——牟定县城——白马山——元谋土林——永仁——攀枝花等旅游线路,扩大客源市场。

三个片区:三个片区指通过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资源基本要素配置,形成功能特色鲜明、吸引力较强的三大旅游区:西部化佛山旅游区,中部县城旅游区和东部白马山旅游区。

四个旅游产品:指的是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宗教朝拜旅游产品;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历史文化旅游产品。

三大重点旅游项目:(1)化佛山景区;(2)飒马彝家寨(原生态的彝家山寨);(3)县城牟定左脚舞民族文化园

第十二节 县域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第六十二条 县域资源保护与利用原则

(1)加强坝区和集中连片优质耕地保护,控制建设占用农用地;

(2)推动山地城镇建设,促进山地综合开发;

(3)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效益;

(4)调整用地方向,确保经济发展需求;

(5)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6)坚持“节流、开源、保护水源并重”的方针,并保证城市供水安全;

(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

第六十三条 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措施

(1)严格保护坝区优质耕地,提高农业效益;

(2)切实推进山地综合开发,积极推进城镇建设和工业建设向山地发展;

(3)科学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节约集约用地,对存量建设用地资源进行整合;

(4)加强城市老城区的提升改造,农村居民点内部挖潜,独立工矿点用地整合,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或复垦;

(5)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加强农业结构的调整与管理,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逐步建立土地流转机制;

(6)加强生态用地保障,整治生态脆弱区与生态敏感区;将生态用地保护区划定为禁止建设区;构筑县域生态林网络体系。

第六十四条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措施

(1)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坚持以民生水利为重点,加快推进“村村通安全卫生饮用水”工程,确保广大群众真正喝上健康安全的饮用水;

(2)统筹节约水资源。发展农业节水,推进雨水集蓄,建设节水灌溉饲草基地,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基本实现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重点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

(3)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建设乡镇集中污水处理系统;对工业企业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4)深化水务领域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供排水等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完善相关政策,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乡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第六十五条 矿产资源保护与利用措施

(1)坚持重点突出、集约利用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应重点突出,规模化生产,关停小型矿井,促进资源有序利用;

(2)坚持分区开采、控制采矿权原则,将矿产资源开采划分为允许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

①在允许开采区内,必须按最小开采规模要求新建、扩建矿山。引导已建小矿山通过改组、改造,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②在限制开采区内,限制开办新矿山,新建矿山必须经自治区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必须达到最小开采规模要求。

③禁止开采区主要包括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此外,禁止在主要城镇、军事禁区、重大工程设施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及旅游线路两侧可视范围内露天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耕地上开采粘土。

第六十六条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措施

(1)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①加强普查工作,做好后备项目备案;

②健全文物控保单位档案;

③加快推进城市遗迹考古和地下文物的勘查工作;

④对文保单位进行分级保护,分为省级、市级;做到“四有”,即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牌、有保护档案和有保护责任单位;文保单位分两个区域进行保护,即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县级以上的文保单位必须整体、原址、原貌保留。在不改变原貌的前提下,允许必要的修整和维护;

⑤遗址一般不宜重建;

⑥使用文物保护单位的单位应负责它们的维护和修缮工作。文物古迹升级后,应按升级后的级别进行控制。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①鼓励、支持通过节日活动、展览、培训、教育、大众传媒等手段,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促进其传承和社会共享;

②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结合度,培育民间艺术旅游景区和民间产业基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应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对在县域本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给予资助;

③通过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和重建以及各种各样的表演、民俗展示等形式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

④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通过各种形式加以展现、体现传统节庆的各种庆祝方式,展现当地的民风民俗;

⑤通过创办传统文化节,穿插丰富多彩的民间表演等方式展现县域内多种独特的民间习俗;

⑥对一些民间传统工艺性的项目,充分引导、培育产业化、产业链式发展,通过市场营销的方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市场,集保护、推广和传承于一体。

第十三节县域空间开发建设管制规划

根据资源、环境、地质等城市安全条件,按照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结合城镇科学发展目标,将县域空间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分别进行空间管制和引导建设,保证生态优先、集约节约用地,统筹城乡发展。

第六十七条 禁建区

禁建区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禁止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区域。禁建区内,除非经专门批准的重大基础设施或者由于所防护用地必须维护性和整修性需要,禁止其他任何城镇开发建设活动。分为生态环境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历史文物保护区、矿产资源保护区。

(1)生态环境保护区:指生态功能极其重要或极其敏感的区域,主要是县域内生态林、水源林、县境属金沙江水系主要支流(龙川河、紫甸河、猛岗河、冷水河、六渡河、观音塘河、大力歪河、小力歪河)划定区域,实行强制性保护,禁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区域内人口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的应当采取移民等合理措施;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变步伐,坚持走发展生态经济道路;对已经破坏的重要生态环境保护地区,要制定计划,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修复,控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2)基本农田保护区:指依据经批准的《牟定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域。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禁止一切非农业利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占用。

(3)水源保护区;指县域内城镇供水源划定的保护区域,主要是中屯水库、大跃进水库、龙虎水库、庆丰水库等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及其必需的安全防护范围。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加强保护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科学划定禁采区、限采区,实现地下水采补基本平衡,保护地下水环境安全。

(4)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等相关法规条令,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当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如化佛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定的核心景区范围。

(5)历史文物保护区:指县域内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古迹划定的保护区域。牟定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2项,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项,保护区域内的建设活动必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禁止破坏、占用文物古迹历史环境的活动。

(6)矿产资源保护区:指具有开采价值的各类矿藏及其必要的安全防护范围。

第六十八条 限建区

限建区包括重要基础设施走廊、风景名胜区其他景区、水源保护区外围区域等,为总体规划中划定的不宜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区域。确有必要安排城镇开发项目时,应当符合城镇总体布局和全局发展要求,并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原则,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

第六十九条 适建区

适建区为限建区、禁建区以及现状建设用地以外的规划建设用地,是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可以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在此区域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根据城市发展建设需要,应当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指导下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科学合理指导和控制城市开发建设活动。

第五章 规划区空间管制与城乡统筹规划

第一节 空间管制

第七十条 规划区空间管制

规划区划分为四大类,包括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现状建成区,进行空间管制。

(1)禁止建设区:主要包括龙川河等重要水系及其周边保护范围;规划区内的山体林地及化佛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规划区内水源地及其周边保护范围:如庆丰水库等。规划区内基本农田保护区。禁止建设区严格保护,原则上严禁在区内进行与环境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其管制措施如下:

① 重要水系、水源地及其周边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禁止设置油库;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禽畜,严格控制网箱养殖活动。

② 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应严格限制自然保护区的人类活动,非核心区和其它生态保护区可适当进行生态旅游等开发活动,实施积极的保护方针。

③ 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应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不得随意进行非农建设,确因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的,应对荒地进行复垦,以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总量不减。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并完善保护措施和占用补偿制度,加大开发复垦和土地整理力度。

④ 禁止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之外的区域开展除绿化建设、自然景观营造及水利、防洪、道路等基础设施以外的其它任何建设活动。

(2)限制建设区:包括规划区内山体、城市组团外围的生态绿地、一般农田、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规划区范围内的重要基础设施走廊以及远景发展需要进行控制的地区。

限制建设区应以保护为主,限制开发。具体保护措施包括:

① 农林用地区:注重“占补挂钩”和“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原则,尽量保护一般农田,控制土地转变用途,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批用地。注重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控制农药、化肥、农膜等用量,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

② 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划定为限制建设区的风景名胜区缓冲区不宜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确有为景区服务的配套设施进行建设的必要时,所安排的开发项目应符合城镇整体和全局发展的要求,并应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

(3)适宜建设区:包括共和镇坝区及乡镇集镇区、工业园区规划区内除基本农田外的坡度在25°以下的用地。适宜建设区应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属性进行开发建设。

(4)现状城市建成区:现状建设区包括中心城区、各乡镇集镇区的现状用地。应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要求进行管理和开发建设。其管控主要为综合协调区内功能布局,继续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已建区的更新改造和环境整治。

第二节 规划区城乡统筹及人口规模

第七十一条 规划区城乡统筹

1、统筹规划目标

(1)、近期目标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重点发展中心城区和周边重点乡镇特色产业。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统一布局城乡产业,构建合理的产业体系。初步实现城市与乡村、经济与社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目标。

(2)、远期目标

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空间发展模式,形成生态友好、开放互通、和谐共荣的城乡社会经济新格局,达到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同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和谐城区。

2、统筹规划重点

(1)、建立区域资源协调发展机制,加强空间管制

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点之一是建立区域资源的协调发展,通过区域资源的有效分配实现区域全面发展。规划从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出发,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下,对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分区,以加强脆弱性资源的保护,并制定各个分区的空间管制措施。

(2)、整合城乡关系,引导新型城镇化建设

如何保证城乡协调健康的发展,必须处理好中心城区和周边乡镇发展的关系,通过城镇体系的控制,有效解决城市和各城镇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着力发展规划区内的重点城镇。

(3)、指引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三农”问题在城乡协调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新时期改善城乡关系的着力点是如何建设新农村,用全新的发展观来改造、建设农村社区,对其发展建立相关的政策指引,使之适应规划区未来的整体空间结构。

(4)、协调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对规划区内的交通、市政、防灾等重大设施进行综合协调,统一布局。

(5)、保护区域重要生态环境

通过划定规划区,对规划区内的重点环境资源和生态保护区进行严格控制和保护。

第七十二条 规划区城乡统筹

1、规划区人口规模现状

本规划区范围内的人口包括县城城区的茅阳、兴和、平屯3个居委会的农业人口及县城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非农业人口以及城郊23个村委会的全部人口。2015年总人口为7529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6676人,暂住人口为8023人。

2、规划区人口规模预测

规划采用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综合平衡法进行推算。根据县域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变化情况,参照县域确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预测值,规划确定本规划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0‰

规划区人口预测:

规划近期2020年末约12.0万人;规划中期2025年末约14.5万人;规划远期2035年末约18.0万人。

第三节 规划区用地规划

第七十三条 规划区空间协调发展结构

按照“新型城镇化”和“守住红线、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总体要求,实现人居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农业规模化经营,旅游休闲特色化发展。使规划区形成“一心一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即县城中心区及庆丰湖休闲旅游发展组团。

第七十四条 规划区城乡用地规划

(1)规划区城市建设规划要求

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建设用地主要为牟定县城中心城区发展建设用地。规划突出中心城区旅游服务、商业贸易、教育科研和休闲娱乐功能,形成集行政、商业、文化和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牟定县综合性城市中心区。到2035 年,牟定县规划控制面积约90平方公里。

(2)乡镇建设规划要求——指县域内乡镇镇区发展建设用地。

规划区村庄建设规划要求——逐步实现“6化”目标,即环境生态化、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清洁化、河道水系净化。规划区非建设用地控制要求——非建设用地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扣除城镇建设用地及村庄建设用地外的用地,包括基本农田、林地、山体、水域等类型。规划划定的非建设用地是生态景观安全格局的重要保障,应予以积极保护与治理。

第七十五条 规划区村庄发展规划

(1)、规划原则

对规划区内新农村的发展进行分类控制,明确重点发展村庄,限制发展村庄和撤并村庄,制定建设控制标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现状人口规模为500人以上的村庄优先考虑,可对周边散落的农村居民点进行归并、整合,达到1500人以上的中心村规模,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现状有一定公共服务设施的村庄优先考虑,如学校、卫生所、菜市场等,规划完善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为周边的居民点提供服务。

靠近主要交通线路的村庄优先考虑,可利用便捷的交通条件,为周边农村地区提供服务。

靠近矿产资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生态湿地或主要汇水方向以及存在地质灾害潜在危险的村庄要限制发展。

(2)、建设重点

农村居民点建设要走集中、集约的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农村居民点归并,将村庄人口集中至中心村和较大村庄,并形成以中心村为核心的村庄集群。

规划贯彻新农村建设标准,按照国标的规定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在150平方米以内。提高村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农村生活条件,重点加强村庄整治。按照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的原则,加强对农民建房的规划引导与控制,配套完善相应设施,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

(3)、农用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农用地流转实质上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探索出一些土地流转的新路值得牟定学习借鉴,具有启发性的做法就是建立农村土地股份社。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是指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在农村乡(镇)、行政村、自然村的一个区域范围(或打破乡(镇)、行政村、自然村界限),将集体全部资产作价入股,或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或者不作价入股,把集体土地集中规划、管理和经营,所得收益按照股份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其实质是将集体资产量化到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实物形态转化为价值形态,通过股权实现社区农民对集体资产的民主管理和利益分享。

农村土地股份社的发展路径可分为七步走:一是清产核资。对各村集体土地或其全部集体资产进行丈量登记、清查核实,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村清产核资小组进行民主评估,确定农户承包土地的实际面积或集体资产的现行价值。二是界定股东。以第二轮土地承包对象为依据,界定股东资格。三是设置股权。土地股份合作公司设置一种股权,即承包土地股,是股东分红的依据。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公司设置三种股权,其一是集体股,用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其二是个人股,是农户股份分红的依据;其三是机动股,用来调整人口增减变化;四是股份 量化。根据农户具有承包经营权的土地的面积,按照公司章程,量化折成股份,并核发股权证书予以确认。五是健全组织。召开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确定公司经营管理机构,并经大会表决通过公司章程,建立公司财务管理制度、预决算制度、工作条例和岗位责任制度。六是股权管理。股权由公司集中管理统一经营,股权不能转让、继承、抵押、赠送和退出。七是股份分红。农民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股份,按照公司章程规定进行年终盈余分红。

第七十六条 规划区保护坝区耕地、城镇上山统筹规划

1、山地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近期可以充分利用周边的适建山地进行建设,采用集中、集约、紧凑的空间布局模式。

远期的发展中注重山地与坝区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城区在坝区、产业在山地”的二元布局,最终形成产业与城市有机分隔、有效关联的布局模式。

2、山地道路交通组织

根据地形情况,顺应地形地势布局道路网。

构建山地产业园区和城镇“组团成网,外围成环”的总体道路网格局。根据山地的地形安排合理的道路网密度。

采取室外步行梯道等多种类型的交通设施,组织不同高差地块的交通联系。结合绿化、景观小品的布局,丰富景观变化。

实现城镇道路系统与自然环境、山脉水系、绿地系统、通风廊道有机结合。

3、山地产业园区和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布局

利用自然地形、水系分组团集中布局,在有效满足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节约资源。

通过合理的场地竖向设计和综合管线工程,避免各种管线在平面和竖向布局上的冲突。

合理布局排洪沟、截洪沟,防止洪水对城镇造成危害。

分级、分压进行供水。供水管网按相关规范规定,结合地形、道路走向沿道路敷设,使各个供水分区管网各自成环。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新建地下污水处理池或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

4、山地产业园区防灾减灾

关注生态安全,实现山地城镇和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对城镇建设用地及其周围与生态环境影响相关联的地区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建筑工程规划中将人工影响降到最低,尽量保护山体的原生地貌。

积极避让灾害敏感区,加大可建用地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提高土地利用率。

关注城镇公共安全,分区确定安全防灾单元。

合理规划避震疏散场地和疏散通道。

“全面规划、防治结合”布局防洪设施,防洪工程设施与非工程设施相结合,全面规划,分期实施。

5、山地产业园区景观风貌特色塑造

突出多层次和富有魅力的山地产业园区的景观风貌特色。

充分运用各种构图要素组织良好的景观序列,营造与自然山水有机交融的景观。

利用山地地形,强化重点景观。

采用乡土树种,营造地域化、多层次的立体空间环境。

6、山地城镇建设总量的控制和建筑布局

合理的控制城镇建设开发强度,建筑密度与修建总量必须在其容许的环境容量范围之内。

建筑顺应地势布局。

根据不同的坡向,采取相应的布局形式,保证建筑物获得充足的日照采光。

保持合适的建筑通风间距,利用山地的有利因素灵活布置建筑,利用绿化、水体调节山地的风环境。

利用向上发展、向下发展、利用建筑顶界面来充分节省空间,实现山地空间的高效利用。

第六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第七十七节 居住用地规划目标

规划居住用地427.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4.16%,人均用地34.16m²。

第七十八节居住区布局

居住区布局分为北侧环化湖周边居住区、中部十字街区、西侧龙川河沿岸滨水居住区、东部城市新区(左脚舞山城)倚山居住区。

第七十九节 配套设施规划

新建居住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每个居住片区用地应根据居住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并结合居住用地布局,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如托幼、中心公园绿地、游园、商业网点、停车场等。新建居住区的绿地率应大于30%,新建住宅必须满足良好的日照通风、消防、卫生安全条件,应有方便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等。

第二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八十条行政办公用地

主要布局在城市核心区北片和东部城市新区(左脚舞山城)中部形成集中的行政办公中心,利于资源共享和便利群众。规划用地26.83ha,占城区建设总用地的2.15%,人均用地2.15m2

第八十一条文化设施用地

规划保留现有的文化娱乐设施,并在东部城市新区(左脚舞山城)依托学校建设文化娱乐中心,布置综合性文化娱乐区,新区各组团结合周边行政办公、商业等用地设置文化设施用地。各组团分别布置组团级文化设施用地,基层文化设施如文化室(站),则布置在居住小区内。

规划文化设施用地1.70ha,占城区建设总用地的0.14%,人均用地0.14m2

第八十二条教育科研用地

规划教育科研用地50.90ha,占城区建设总用地的4.07%,人均用地4.07m2

1、职业学校用地

规划保留现有职业中学。

2、中小学用地

现状中小学以保留完善为主。规划在东部城市新区(左脚舞山城)新建36教学班小学1所。

第八十三条体育用地

规划体育用地3.85ha2占城区建设总用地的0.31%,人均用地0.31m2

规划保留现有体育场馆等。在新建居住区及旧城改造地区,应按照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建设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第八十四条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医疗卫生设施按“医院——门诊部”设置,保留现有医院,同时在东部城市新区(左脚舞山城)配套新建医院1所,形成覆盖城市、分工有序的医疗卫生保健网络。按每千人6.5张病床计,远期城市病床总数达780床。门诊部、卫生所等基层医疗卫生设施按人口和服务半径结合工业区、居住小区布置,门诊所用地0.3—0.5 hm2/处,卫生所不占用独立用地。

规划用地7.76ha,占城区建设总用地的0.62%,人均用地0.62m2

第八十五条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规划用地面积为3.68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29%,人均用地0.29m2

规划保留现有养老院,在东部城市新区(左脚舞山城)设施养老设施用地,包括养老院、孤儿院等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同时结合居住区建设布置养老设施。

第八十六条文物古迹用地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危及文物安全的设施,不得修建与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环境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在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方案及有关技术图纸须经同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报同级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批准。

第八十七条宗教用地

规划保留南山寺。规划宗教用地面积为3.50ha,占城区建设总用地的0.28%。人均用地0.28m2

第三节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

第八十八条分级布局构成

城市商业服务业设施按“城市级—片区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三级配套设置,形成各级别商业服务业设施中心。

第八十九条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用地181.61ha ,占城区建设总用地的14.53%,人均用地14.53m2

其中商业设施用地177.134ha,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4.48ha。

第四节工业、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突出产城融合的规划理念。坚持产业跟着功能分区走、人口跟着产业走,推动人口、产业、资源合理分布和集聚,引领形成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规划在东部城市新区(左脚舞山城)设置旅游配套产业园,主要发展以一、二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园区;中心城区内保留少量现有物流仓储用地。

第九十条规划布局

1、工业用地规划

对现有老城区的工业用地进行调整搬迁,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实行“退二进三”的战略部署,有计划地向新桥工业园区搬迁有污染、干扰较大的工业企业,可适当保留一些污染小及干扰少的企业。

东部城市新区(左脚舞山城)旅游配套产业园区利用50.0米南干道优越的交通区位、广阔的用地及城市下风向等条件,发展以一、二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园区。

对城市东北面(红坡脚及白土坡下片)现有工业用地进一步调整整合,发展以绿色食品加工工业为主的一、二类工业园区。

中心城区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89.6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18%,人均7.17 m²。

2、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规划结合城市产业布局、城市对外交通组织以及现状仓储用地布局开拓物流园区

近期:利用较好的交通优势充分利用红坡现有仓储设施用地,红坡及红坡西面(白土坡下片)主要发展以物流、商贸、停车场、客运站为一体的综合型商业物流园区。

中心城区规划物流仓储用地面积为11.2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90%,人均0.90m²。

第五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第九十一条 规划目标

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以建设地下室、地下交通走廊、大型地下商业设施等“点、线、面”为一体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体系

第九十二条 规划原则

“平、站、灾”相结合,地下空间集约化利用,合理进行竖向分层开发。

第九十三条 规划控制

(1)主要利用城市广场、公共绿地、城市道路、大型公共建筑等进行地下空间开发。

(2)地质灾害区以及灾害易发区禁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3)在城市中心区和交通环境复杂地区,规划地下通道,加强地上、地下空间联系。

(4)在城市建设空间密集区地段以及旧城改造地段鼓励建设地下市政公用设施。提倡城市地下管网集约化建设。

第七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

第九十四条规划目标

致力于提高城市对外交通的运行效率和速度水平,提高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相互转换的效率,以适应未来城市高流动性的需要。形成以正在建设的楚永高速公路及G56杭瑞高速复线为发展骨架的对外交通网络,理顺出入口交通,变交通死角城市为区域干线交通节点便利城市。

第九十五条 对外交通布局

①楚雄—永仁高速公路经牟定作为云南省高速公路“十三五”规划及楚雄州“十三五”交通规划的重点项目,建设项目位于牟定县城中心城区西侧,规划在庆丰湖东侧,西侧规划 化湖大道与建设项目相交处设置高速出入口,带动牟定县城西侧片区的发展以及缩短与姚安、大姚的距离,促进沿线经济、产业、旅游的快速发展,对牟定县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

②钱――牟线是牟定现状及近期对外交通的主要出入口通道,结合飒马场城镇建设和化佛山旅游区的开发,加快钱――牟线城市出入口对外交通环境的拓宽改造,加强与楚大高速交通的联系,规划提高钱牟线为一级公路,加强与楚大高速公路的联系。

③牟――广线是牟定铁路交通运输的主要出入口通道,随着昆广铁路复线和广通国际物流园区的建设,广通作为滇西旱码头的地位将得到迅速提升,牟定与广通交通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将对牟定具有较大的辐射和促进作用。在建G56杭瑞高速将牟――广线提升为二级公路,以改善牟定铁路入口的对外交通环境。

④结合龙川河的改造,规划姚――广过境交通从城市西侧沿龙川河西面环城干道通过,作为中心城区外围西环线。

⑤结合东部城市新区(左脚舞山城)东侧边缘置东环线连接东部片区外环交通。

第九十六条 对外交通设施

规划近期保留客运西站,规模不予扩大。规划远期于城市南侧和西侧出入口设置2个客运站,对现有东部客运站进行搬迁,站场选址以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干扰,并方便出入城市的车辆和乘客为原则。

货运站场的布置结合城市的工业和仓储用地以及对外过境交通综合考虑,近期结合客运站综合设置,远期在城南出入口物流用地专设货运站,并考虑与区域交通公路联运的需要合理布置。

第二节道路交通规划

第九十七条突出牟定县城作为小城市的交通特点,建设一个符合牟定未来城市发展要求的、生态型的、可达性良好的步行化与机动化协调的综合交通运行系统。并大力发展高效、环保的公共交通系统,力求短距离出行以提高步行化和非机动化的比重,中距离出行保持普通公交的主导地位,长距离出行达到快速运行的交通体系。

第九十八条 道路网布局形成“一环、三纵、四横”道路交通系统。

规划构建外环旅游通道和“一环、三纵、四横”城市道路交通骨架系统。

外环:构建连接化佛山与县城的旅游交通系统,规划开辟元双线厥菜山入口连接飒马场至化佛山,化佛山至县城的旅游景观大道,形成城市外环交通体系,使化佛山旅游区与县城建设总体发展。

一环:以元双东环路、北环路和西环路构成环城干道系统有机连结五大交通出入口,以解决东、西和南、北外环及过境交通,加强城市核心区与外围各城市组团的交通联系。

三纵:以南北纵向三条主要交通干道,构成连结南北向的主要快速干道,以加强城市南、北片区的纵向联系。

四横:以东西横向四条主要交通干道,构成连结东西向的主要快速干道,以加强城市东、西核心片区和东西两大城市组团的横向联系。

老城区路网:在现有路网结构布局的基础上进行拓宽改造,并根据交通要求疏通理顺,裁弯改直,打通“断头路”等道路交通,进一步改善交通环境。

新区路网:原则上采用方格型路网体系,局部地段根据地形特征,尽量做到顺畅布局,各片区组团间规划至少有2条以上城市主干道进行连接。

交通性主干道:南大街向南北延伸,中园路向东西延伸,形成了贯穿城市中心的道路骨架,并与东、西、北环路一起构成了城市的交通性干道系统。

第九十九条 道路等级与技术要求

道路等级分为三个等级,即: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城市道路间距主干路为600-1000米,次干路为350-500米,支路为150-250米。

1、主干路:

道路红线控制宽为30-60米,断面型式可采用一块板或三块板。中园路和南大街作为县城中心主干道,在功能上承担了城市主干路的作用,应作为城市主干路考虑,规划时应通过交通管理手段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2、次干路:

道路红线控制宽为20-30米,断面型式采用一块板形式。有些承担城市次干路作用的现状道路,由于拆迁困难在道路宽度上达不到规范要求,规划仍作为城市次干道考虑,应通过交通管理手段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3、支路:

路红线控制宽为12-20米,断面型式为一块板形式。

第一〇〇条 街区路网

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式明确新建街区面积,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打通各类“断头路”,形成完整路网,提高道路通达性。科学、规范设置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提高道路安全性。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积极采用单行道路方式组织交通。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合理配置停车设施,鼓励社会参与,放宽市场准入,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第一〇一条 交叉口信号控制

规划提高道路交叉口的人行横道灯控率,尤其在城市中心地段的大人流量路口。规划在主干路与次干路的交叉口处设置控制信号,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对于人流和交通流较大的重要交叉路口,应设置信号灯控制的渠化拓宽交叉口,并在交叉口采用信号灯进行交通管制。

第一〇二条 静态交通设施

1、停车场

规划在商业集中区、文化娱乐设施集中区、主要道路交叉口附近以及对外交通设施(长途客货运站)附件等设置机动车社会停车场。停车场用地面积应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1.0平方米计算,大型停车场主要布置在中心商业区,城市出入口及城市汽车客运站等。

2、公共加油站

规划在大型机动车停车场和城市出入口处设置公共加油站,含电动车充电及加气设备,在市区范围内,其布点服务半径为1.0-1.5公里,服务面积约3-7平方公里,因此,在城区规划布置6个左右公共加油站。

第一〇三条 绿色交通发展规划

积极推广运用电动汽车作为推动绿色交通发展的具体措施,明确充电设施建设目标和重点建设区域。

充电基础设施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补给的各类充换电设施,是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保障,对于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可利用和改造老旧居住(小)区、停车场、城市支路上的照明设施建设充电设施;停车困难小区,近期可结合临时停车泊位和公共停车场建设分时共享的充电车位;远期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周边地区开发、机械式和立体式停车设施建设,在新增停车泊位建设安装充电设施。

第一〇四条 公共交通规划

以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为突破口,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统筹公共汽车、轻轨、地铁等多种类型公共交通协调发展。加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不同运输方式和城市内外交通之间的顺畅衔接、便捷换乘。扩大公共交通专用道的覆盖范围。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内全覆盖。

为加强城市规划区内近郊区与市区便捷的交通联系,以方便居民的出行要求,规划建设连接南北向及东西向的城市公交主干线路,并沿城市主干路及次干路开辟公共交通线路,同时使公交线路深入到居住区内部,做到“路通车通”。 城市主干公交线路建议如下:

◇ 牟定县城至楚雄市区专线公交线路:牟定县城直达楚雄市区的专线公交,提高车辆发车频率,促进同城化发展。始末站:牟定县城及楚雄市区。

◇ 南北向公交线路:沿姚广公路经南大街北至天台,南到散花。始末站:天台及散花。

◇ 东西向公交线路:沿钱牟公路和牟元公路经中园路和东兴路西至田心集镇,东到红坡头。始末站:田心及红坡头。

◇ 远期开辟由县城中心至庆丰水库到化佛山的旅游专项公交线路。

第一〇五条 公交设备规模

1、公共汽车数量

近期按1标台/2000人的标准配置,共需约40标台公交车。远期按1标台/1500人的标准配置,共需约80标台公交车。

2、出租汽车数量

近期按1.5辆/1000人的标准配置,共需出租车数量约110辆。远期按2辆/1000人的标准配置,共需出租车数量约250辆。同时取消客运三轮车和客运人力车。

第八章中心城区景观及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节景观规划

第一〇六条中心城区景观规划

根据牟定县城现有景观文化资源,规划构建“一河四湖、五山一彝、”的文化景观体系,打造“左脚舞之乡”、“山水田园之城”,营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绿水绕城郭、青山映彩霞”的牟定城市印象。

一河:即龙川河——青龙绕城,碧波荡漾

——跨越县城的一条蓝色飘带和一条靓丽的滨水画廊。

四湖:依托庆丰湖和化湖、葫芦海、南湖,形成四大滨水景观休闲区,并与城南邓官大坝、万斛塘大坝等构建县城景观水系。

五山:即化佛山、金马山、、南腰山、南塔山和东山,构建“山中有城、城中有山,青山环绕,开门见绿”的空间形象,形成背有高山为靠,左拥金马、右依化佛、中突南山、面对南塔山和南门山等绵延起伏,左右拱卫的格局形势。

一彝:彝族文化“左脚舞之乡”品牌形象。

第一〇七条景观节点规划

1、门户节点

依托城市六大交通出入口,加强南大门(至楚雄)、北大门(至元谋)、东出口(至广通)、西出口(至姚安)四大城市门户形象设计,使其成为城市出入口的标志性空间和形象窗口。突出未来牟定城市的主要门户地位。

2、交通节点

重点对城市出入口交通区、元双二级线入城交叉口,以及主干道交汇处等重要交通节点,加强绿化和夜间照明,通过植被图案、灯光色彩等,凸显区段特色。

依托元双过境公路重点对西环路、中园路、化佛路等入城交叉口交通节点形象打造。

3、地标节点

重点建设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心广场、公园)、特色商业街区和商业中心、城市公共建筑群(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文体活动中心、政务中心等)、交通设施(汽车客运站等)以及城市制高点和标识性空间等。形成市民的“情景场域”,增强城市意象。

4、特色景点布局

兼顾保护历史文物古迹,结合彝族文化、场所特点,突出展示牟定景观文化精华,构建特色文化景点体系:古塔夕照、南山揽胜、龙川月夜、文庙怀古、东湖春晓、南海乐园、左脚欢歌,彝家村寨等,打造成为牟定的新亮点。

第一〇八条 景观轴线规划

1、规划建立四条城市景观主轴,即城市东侧南北景观联系轴,城市西侧南北景观联系轴,城市中心南北景观轴和城市中心东西景观轴。

2、两条城市水景轴,即:龙川河水景轴和老城护城河城市中心水景轴。

第一〇九条 城市景观带规划

1、道路景观带

控制道路与视线走廊,按主干道路交通网建立“三纵四横”城市景观廊道。同时结合城市其他交通道路,交叉口、商业街和特色风貌街区,完善城区道路绿化,建设城市景观大道。

2、滨水景观带

沿龙川河及中心河两岸,依托滨水绿地、休憩广场及景观环境的建设,形成城市特色滨水绿化景观带。

3、生态农林景观带

结合外围山体绿地、防护绿地、农田保护区等,建设城市天然绿色“项链”。严格控制城市非建设用地,构建环城绿色空间景观体系。

第一一〇条 城市景观区规划

1、城市核心景观区

该景观区包括行政中心、商务中心以及中心河、龙川河沿河滨水区域。主要承载城市科教文卫功能和行政办公功能。规划通过引水造景,规划景观及小品设施,并以广场、建筑物的烘托,突出城市未来现代的、生态的、民族的新兴城市景观特性,体现牟定民族之城、文明之城和现代之城的风貌。

2、左脚舞彝人风情景观区

该景观区包括南海、南山乐园及左脚舞彝人风情园等特色景观区域。规划力图通过民族园区的建设,城市门户的形象塑造,以体现牟定历史的、民族昌盛的城市文化内涵。

3、旧城风貌区

主要为老城东、南、西、北四街及周边传统历史地段。该地段为牟定老城区,规划结合旧城改造,保持原有“乡土”气息。新建建筑应吸纳传统建筑形式特征以及原有老街区的比例、尺度,规划保留老街布局形态及部分具有特色的历史元素。

第一一一条 特色街区规划

充分挖掘牟定彝族历史文化,构建三条特色街区,即:民俗风情一条街、左脚舞食府文化街、民族工艺品展销一条街,形成牟定特色新亮点。

第二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一二条完善城市绿地系统,保护生态环境,引入广义的绿地系统概念,形成完整的多用途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充分利用地形,在城市内部形成公园绿地及公共广场绿地系统。绿地与城市山水相结合,将山水绿化导入城市,形成内外交融的城市绿地系统;并结合河流、水库等水体景观,形成贯穿城市的连续绿化开敞空间。规划期末争取把牟定建设成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

高标准、高起点,合理布局,努力按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标准,创建一个绿色生态园林城市。

近期目标:近期重点建设西侧南山公园,加强城区道路绿化,增加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2.4平方米以上。绿地率20%—25%,绿化覆盖率25%—30%。

远期目标:远期重点建设东侧金马山生态休闲公园和东山寺公园,高标准、高起点、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努力按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标准,创建一个绿色生态园林城市,总体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绿地率不低于35%;新建居住区区绿地率不低于30%、旧居住区改造不低于25%,人均绿地面积为16.4平方米。道路绿化率达到25%—30%。

第一一三条 总体布局结构

构筑“一带、两轴、 七园”的总体布局结构规划,形成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突出牟定生态园林城市之意象。

一带:沿元双公路东侧的生态农林绿地景观带,彰显牟定窗口形象,通过道路特色绿化建设和东侧发展农业特色经济生态产业,突出展示道路绿化景观和田园春色,给过往客商留下牟定美好印象。

两轴:龙川河滨河景观轴和化佛大道(西街至化佛山庆丰湖)绿色景观走廊。

六园:城市绿化较为集中、面积较大的公共休闲空间和绿化公园。即:化湖(东湖)公园、东山( 金马山)公园、南山公园、东山寺公园和南塔山公园。

第一一四条 公园绿地

根据牟定县城的规划布局特点,并考虑服务半径和城市功能配置,规划建设五个主题性绿化公园。即:

化湖公园:(休闲游览公园,面积约15.6hm2)。

南山公园:(休闲游览公园,面积约60.0hm2)。

金马山公园:(休闲游览公园。面积约20.0hm2)。

东山寺公园:(文化休闲公园。面积约为:50.0hm²)

南塔山公园:(休闲游览公园。面积约50.0hm2)。

第一一五条 专用绿地

1、大力发展居住区绿化,以弥补县城公共绿地的不足,新建居住区绿地率应大于30%。

2、公共建筑、行政办公及学校等单位附属绿地:绿地率应不小于30%。其中,应重点建设文化活动场所及公共广场的绿地,使其发挥开敞式公共绿地的作用。

3、工厂区、仓储区用地的附属绿地:一类工业区绿地绿应大于25%,二类工业区绿地绿应大于30%。树种选择应能满足消音除尘的要求。

第一一六条 生产防护绿地

包括过境高速公路防护林带、二级公路防护林带,配套产业区防护林带及市内高压走廊等,规划应结合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进行安排。为城市提供绿化苗木、花草、种子的生产绿地,主要集中在城南南山公园龙川河一带及东部城市新区旅游配套产业园区。

第一一七条 道路绿化

主干道、滨河路及联系公园绿地的道路属重点绿化路段,绿化树种应选择抗污染且观赏性较好的乡土树种为基调,配置花灌木及观叶植物,以增加道路彩化效果。规划重点以人行道绿化为主,注重道路分隔带的绿化,道路绿地率应大于20%。

第一一八条 田园绿地

依托现有农田土地性质,打造牟定县元双公路城区段两侧的农林绿化带,打造“城市绿野”景观特色。

设计意向:

1、油菜连天:利用现有的油菜花连片种植打造油菜花海,可在每年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吸引游客观赏油菜花海、拍摄婚纱照以及购买油菜花蜂蜜及菜籽油等农特产品。

2、荷花印月:利用元双线两侧的农田规模种植荷花,既可在炎炎夏日观赏荷花,感受荷香扑鼻,又可在金秋收获莲藕及饲养鳝鱼创造农民收入。

第三节水系统规划

第一一九条城市水系规划

规划在保留城市现有河流水系的基础上,通过疏浚、整治、新挖等措施,形成布局广泛、又相互贯通的“一河多湖”的城市水系。

第一二〇条水系规划

龙川河发源西北,出水东南,流经县城,规划应突出龙川水轴,强化城市地脉和风水轴线。

恢复老城护城河,打造髦州古城。

加强县城规划区范围现有水库、水塘等水面保护,如邓官大坝、万斛塘大坝等,建成水体景观休闲区,结合庆丰、化湖、龙池、南湖以及彝和园葫芦海等水体景观公园。

第四节广场规划

第一二一条 城市广场

规划建设四大主题公园及广场:东部新城组团(左脚舞山城公园广场)、南城组团(南湖公园广场)、西城组团(庆丰湖滨湖休闲及化佛文化公园广场)、北城组团(古髦州文化广场)。同时结合行政中心、体育中心、城市入口及河流水体景观建设其他市民集会广场、体育运动广场、城市入口雕塑广场和滨河绿地休闲广场等,构成一系列的文化轴节点城市景观。

第九章 中心城区特色规划

第一节城市特色风貌塑造

第一二二条 提高城市设计水平

城市设计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鼓励开展城市设计工作,通过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单体建筑设计方案必须在形体、色彩、体量、高度等方面符合城市设计要求。抓紧制定城市设计管理法规,完善相关技术导则。支持高等学校开设城市设计相关专业,建立和培育城市设计队伍。

第一二三条 加强建筑设计

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突出建筑使用功能以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强化公共建筑和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管理,建立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后评估制度。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完善建筑设计招投标决策机制,规范决策行为,提高决策透明度和科学性。进一步培育和规范建筑设计市场,依法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和清出。为建筑设计院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鼓励国内外建筑设计企业充分竞争,使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建筑师队伍,进一步明确建筑师的权利和责任,提高建筑师的地位。倡导开展建筑评论,促进建筑设计理念的交融和升华。

第一二四条 保护历史文化风貌

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历史文化遗产损毁等问题,促进建筑物、街道立面、天际线、色彩和环境更加协调、优美。通过维护加固老建筑、改造利用旧厂房、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恢复老城区功能和活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保护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历史建筑,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风貌。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所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

第二节城市整体特色控制

第一二五条城市特色意向

牟定城区是一座融“山、水、田”自然景观特色和历史人文景观特色为一体,环境优美、历史悠久的旅游、生态城市。城市特色意向应以热区平坝山水田园城市意向为主。

城市发展紧密围绕城市文化大打造一个绿色山水城、民俗歌舞城、宜居休闲城。

第一二六条城市特色定位

以彝族文化为背景,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挖掘文化内涵,丰富城市文化,突出城市个性,充分展示城市风貌;城市特色塑造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并成为牟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城市发展新的动力源泉。与牟定城市文脉和历史文化传统相衔接,坚持历史的延续和保护。

以满足人的需求,提高综合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通过城市形象的塑造增加活力,提高魅力,加强环境的持续力。

根据牟定县城现有景观资源,规划建立“一山、一河、两湖”的城市景观体系,打造“左脚舞之乡”、“山水园林之城”、“彝族歌舞之城”,形成“绿水绕城郭、青山映彩霞”的城市印象。

第一二七条城市发展主题

牟定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彝族先民们在这块热土上繁衍生息,创造了不少灿烂的文化,给后人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彝家左脚舞为代表的“千年跳一脚、百年赶一会”,在这片彝家的热土上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三月会”、“正月十五赶猫街”、“六月六”等大型民族传统盛会,将把你带入那如痴如醉的歌舞海洋,一年四季节日不断,歌舞不息。

利用“滇中第一山”和“佛国胜地”化佛山旅游品牌,在州域、省域乃至更大范围扩大化佛山和知名度,提高牟定影响力。

依托“西屏化佛山”和庆丰湖上水自然景观之优势,利用“山、水、田园”特色――从大的空间上构筑县城与化佛山联结形成大的城市空间。

突出化佛山“佛文化”,利用化佛山的传说:放下屠刀犹未迟,立定修行可化佛,心即是佛,心佛众生。

——打好佛文化和彝族文化两张牌,推出:

“牟定化佛山,左脚舞之乡”

佛之山·舞之城(佛山·舞城)

第一二八条 城市特色形象设计

(1)深挖牟定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努力打造牟定——“左脚舞之乡、民俗歌舞之城”的特色城市形象。

(2)构筑城市大环境生态景观框架,突出山水城市之意象,寻求山、水、绿、城的有机交融,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3)立足现状特点,整合、叠加自然资源,从城市整体空间形态上,突出“山水复合城市”的园林城市环境景观。

(4)传承城市文脉,整合、叠加人文景观资源,以周边城市人文景观相结合,联合楚雄共同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楚雄彝族文化之都,牟定彝族歌舞之城——彝都乐园”。

(5)促进城市人工景观与山体、水系的有机联系,加快改造龙川河水系景观,创造怡人的滨水景观。

(6)通过系统的城市设计手段,把握城市景观结构,点、线、面结合,创造层次丰富、特色明显的现代化城市景观。

第十章 中心城区旧城更新与发展规划

第一二九条规划措施

(1)加速城市功能调整,合理产业布局,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2)改善旧区路网交通,优化交通设施,提高交通服务水平,缓解旧城交通压力;

(3)降低旧区人口密度,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构建生态型、集约型、复合型城市空间结构;

(4)完善城市旧区公共配套、市政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

(5)改造重建“城中村”,改善居民生活居住质量,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6)保护历史文化遗存,重塑传统景观风貌;

(7)尽快编制旧城改造的详细规划,为指导旧城逐步改建打下基础。

第一三〇条 棚改安居

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政府为主保障困难群体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大力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困难。打好棚户区改造三年攻坚战,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完善土地、财政和金融政策,落实税收政策。创新棚户区改造体制机制,推动政府购买棚改服务,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构建多元化棚改实施主体,发挥开发性金融支持作用。积极推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因地制宜确定住房保障标准,健全准入退出机制。

第一三一条旧城交通组织

旧城区保持和优化原有环形放射路网的结构,优化与外围路网交接处的路段与路口;旧城区设置为步行区域,十字主街和部分主要街巷限时通车,解决通行和消防疏散问题。老城区入城东、西、南三个方向增设停车场,解决老城区的停车问题。加强道路的景观特色,共同形成十字加环的道路结构体系。

第一三二条旧城市政设施

旧城区内市政设施以满足风貌和自足为原则,不宜设置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市政管线远期采取地下敷设方式。

排水体制在与城市排水系统相衔接的基础上,可采用分流制或截流式合流制。

当多种市政管线采取下地敷设时,因地下空间狭小导致管线间、管线与建(构)筑物间净距不能满足常规要求时,应采用工程处理措施以满足管线的安全、检修等条件。

小型市政基础设施应采用户内式或适当隐蔽,外观和色彩应与所在街区的风貌相协调。

第十一章 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

第一三三条公共服务设施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加强社区服务场所建设,形成以社区级设施为基础,市、区级设施衔接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超市、菜市场,以及社区养老、医疗卫生、文化服务等设施,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继续推动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科技馆免费向全社会开放。推动社区内公共设施向居民开放。合理规划建设广场、公园、步行道等公共活动空间,方便居民文体活动,促进居民交流。强化绿地服务居民日常活动的功能,使市民在居家附近能够见到绿地、亲近绿地。城市公园原则上要免费向居民开放。限期清理腾退违规占用的公共空间。顺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稳定就业和农业转移人口在住房、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证照办理服务等生活方面,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

第一三四条 城市安全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提高城市排涝系统建设标准,加快实施改造。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和安全设施建设配置标准,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加强设施运行管理。建立城市备用饮用水水源地,确保饮水安全。健全城市抗震、防洪、排涝、消防、交通、应对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城市生命通道系统,加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能力。加强城市安全监管,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

第十二章 中心城区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

第一三五条 县城用水量预测

人均综合用水量近期为150L/人.日;远期为170L/人.日。近期:日总用水量1.82万m3,年总用水量664万m3;远期:日总用水量3.48万m3,年总用水量1270万m3

第一三六条 县城供水水源

近期第一水厂以中屯水库和大跃进水库为供水水源,第二水厂龙虎水库为供水水源,形成三水库联合供水的格局。远期增加庆丰水库为候补水源。

充分利用现有取水及输水工程设施,县城共和镇第一、第二水厂自来水厂已建成投入使用,供水系统较完善,总可供水量3.7万立方/日,满足远期县城供水量3.5万立方/日以及江坡镇0.1万立方/日,水厂无需改扩建,仅需考虑县城管网及连接新桥镇、江坡镇的管网的改造。对城区管网进行全面的改造,提高供水保证率,并兼顾远期供水的需要。

第一三七条 供水管网系统规划

1、规划继续完善城区输配水系统,减少管网漏失,努力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城区供水管网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原则,管道沿道路两侧进行布置。

2、城区管网布置设计按照近、远期相结合,分期实施的原则,尽量利用原有管道。近期管网按2.0万 m³/d规划设计,远期按3.5万m³/d的供水规模统一规划设计。城区管网服务水压控制在0.30-0.40MPa。

第一三八条 给水工程规划

远期建立中水回用系统,将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污水作为东湖(化湖)、龙川河等自然水体的补充水源,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缓解城市水资源短期的矛盾。

第一三九条 水源保护规划

1、对城区内地下水源进行统一管理,严禁自行抽取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取消所有自备水源,由城市水厂统一供水。

2、中屯水库保护等级为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标准,并严格按照城市饮用水标准进行监测和保护;龙虎水库及大跃进水库保护等级为二级保护区,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并严格按照城市饮用水标准进行监测和保护。

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

第一四〇条 规划目标

近期老城区以合流制为主,新城区以分流制为主,远期通过逐步改造全面实现雨污分流制。

第一四一条污水量预测

规划将工业废水在达到管网可接纳标准后纳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划污水排放量按城市综合用水量的80%计算;则,污水排放总量近期为1.45万m3/d,远期为2.80万m3/d。污水处理率近期按80%,远期按80%计算,则要求污水处理能力近期为1.10万m3/d,远期为2.24万m3/d。

第一四二条 污水排水分区

县城污水主要分为四大片区,分别为东、南、西、北四个片区组团。污水处理厂需要接纳上述四大片区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由污水管道系统收集后直接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应对工业废水进行初步处理,使工业废水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的相关规定后才允许排入城市下水道。

第一四三条污水处理厂建设与布局

牟定县共和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入使用,排水系统较完善,因此该镇的厂址选择本体系规划不做考虑。

第一四四条 雨水系统工程规划

雨水排放分区主要以龙川河为接纳水体,划分为西片区、东北片区和东南片区三大排水分区。雨水管网的 走向大致为:西片区为东西走向,东北片区向西南方向,东南片区向西南方向,共同排向龙川河,并选择恰当的排放口就近排入龙川河。

第三节 电力工程规划

第一四五条 规划目标

城区主要采用以10KV配电为主的供电网络,逐步建设高效、安全的城市供电系统。规划期内城市供电保证率达到100%,农村通电覆盖率达到100%。

第一四六条 用电量预测

县城电力负荷规划期末约11.0万KW。平均负荷密度约0.92万KW/k m2.

第一四七条 电力工程规划

近期新建线路满足东部新城(左脚舞山城)用电需求。

远期对35kV余丁变进行改扩建,新增主变1台,空量5000kVA;规划新建线路满足牟定县庄三工业园区用电需求。

第一四八条电力网路规划

县城网采用110KV/10KV/380V(220V)三级电压等级。110KV电网采用单环结构,架空布设,城区10KV配电网以环网供电为主,开环运行,重要生命线部门采用专线或双电源供电。10KV线路主要沿城市规划路网两侧敷设。

第四节 通信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四九条规划目标

全面实行信息化产业工程。县城住宅固定电话普及率近期达到80%,远期达到100%;移动电话信号覆盖率达到县域全境。

第一五〇条 规划预测

规划近期:2020年市话容量为2.2万门;远期:2035年市话容量为3.8万门。

第一五一条 电信网路规划

建设以光交叉连接技术为核心的高速、灵活、可靠的覆盖全城的智能化传输网络,主要采用SDH、DWDM以及光交叉连接等先进技术和设备,逐步实现点到点的全光传输网;建设以ATP/IP网为核心的宽带多媒体通讯网,为各类用户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建设以光纤接入为主,并具有多种业务的宽带接入网。

第一五二条 通信基础设施规划

规划县城建成区人口密度约1.0万人/k m2,规划邮政局所的服务半径参考取值为1.0km。规划于东北片区、西片区和南片区设置3个邮电局所,在各局所布置时,必须同时考虑10%的数据通信等电信新业务容量和10%的电信发展容量,每局所用地面积控制为3000 m2。同时为方便服务居民,在主要地段和居民集居区设置邮箱或邮政代办点。

第五节 燃气工程规划

第一五三条 规划目标

在本规划期内,以瓶装液化石油气为主要气源。远期随着滇中地区天然气开发,有望以天然气作为主要气源。近、中期城市燃气气化率达到60%,远期城市燃气气化率达到80%。

第一五四条 规划预测

牟定县城日总用气量为规划近期2020年0.5万kg,年总用气量为182.5万kg;

规划远期至2035年末日总用气量为1.6万kg,年总用气量为585万kg。

第一五五条 燃气工程规划

规划于县城北面、东北和西面布置3个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每个供应站的液化石油气储量一般不超过10m3(15kg钢瓶约350瓶),用地面积控制为500-600 m2。远期随着县城用气规模的扩大以及考虑全县城镇居民用气需求,于城郊下风侧建设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一座,储气规模总量为50-100 m3,用地面积控制为2000 m2。(因牟定用气规模不大,建议可考虑与楚雄东瓜储配站合建)。

第六节 地下综合管廊规划

第一五六条 规划理念

地下综合管廊就是“城市市政地下管线综合体”,即在城市沿道路或管线走廊带建造一个地下连续结构物,将以往直埋的市政管线,例如给水、雨水、污水、供热、电力、通信、燃气、工业等各种管线集中放入其中,并设置专门的配套系统,按照实际需求组织的规划、设计、建设和后期运营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第一五七条 规划目标

认真总结推广试点城市经验,逐步推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管线敷设,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新建道路必须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地铁建设、河道治理、道路整治、旧城更新、棚户区改造等,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制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标准和技术导则。凡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各类管线必须全部入廊,管廊以外区域不得新建管线。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建立合理的收费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运营地下综合管廊。各城市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远景,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编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在年度建设计划中优先安排,并预留和控制地下空间。完善管理制度,确保管廊正常运行。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 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 号)有关部署,适应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作为履

行政府职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逐步提高城市道路配建地下综合管廊的比例,全面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建成具有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

1、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环境保护,使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2、倡导城市设计理念,结合交通网络与生产、生活功能的空间布局,营造具有较高审美价值与较高运行效率的城市空间,加强牟定县设计及城市景观的有机组织,创造良好的园区环境。

3、坚持区域协调理念,结合城区实际,合理布置各项基础设施框架,力求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

4、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产业尤其是为三产提供充裕的发展空间,满足市场建设的需要,以市促农、促工,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健康增长。

5、树立“经营城市”理念,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促使土地增值,盘活城市资产总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有序推动土地、基础设施等城市资源的市场进程,加快县城建设。

第一五八条 规划原则

1、根据总体规划和牟定县基本情况,优先满足城区基础设施的发展需要,注意发挥城区综合开发的体制优势和管线区位优势及注重发挥周边交通网络系统的综合优势,切合实际地做出该工程建设的规划。

2、根据牟定县城区的基础设施现状,因地制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注重近期、长远发展并结合实际,在充分发挥已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为远期发展储备潜力。

3、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范化的建设原则。围绕提升城市对外形象、促进城区经济发展、产业和城市发展,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按照“标准化、生态化、配套化”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城市工程管线设施布局及等级结构,完善城市工程管线网络,坚持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为原则,为吸引外资落户牟定创造一个优美良好的环境。

4、考虑牟定县的发展状况,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城区设施的建设步伐,做到立足当前,放眼长远。

第一五九条 规划策略

1、在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基础上,统筹各类管线的实际发展需要,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类地下管线、道路交通等专项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区域、系统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等。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的远景发展,为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预留和控制有关地下空间。

2、选择合适的地点、合适的类型、合适的时间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选择在高密度建设地区、道路运输繁忙、交通量大的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求高的地区应考虑一并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新区优先建设、老区结合项目改造建设。新区在建设初期,地下综合管廊和道路、开敞空间的建设应同步进行;老城应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第一六O条 建设方案

综合管廊工程应结合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道路新(扩、改)建,在城市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规划建设。城市新区主干路下的管线宜纳入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应与主干路同步建设。城市老(旧)城区综合管廊建设宜结合地下空间开发、旧城改造、道路改造、地下主要管线改造等项目同步进行。

综合管廊工程规划与建设应与地下空间、环境景观等相关城市基础设施衔接、协调。

综合管廊应同步建设消防、供电、照明、监控与报警、通风、排水、标识等设施。

综合管廊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应与各类工程管线统筹协调。

纳入综合管廊的工程管线设计应符合综合管廊总体设计的规定及国家现行相应管线设计标准的规定。

1、平面布局

综合管廊布局应与城市功能分区、建设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相适应。

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结合城市地下管线现状,在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专项规划以及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础上,确定综合管廊的布局。

综合管廊应与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开发、地下人防设施及其他相关建设项目协调。

2、断面

综合管廊断面形式应根据纳入管线的种类及规模、建设方式、预留空间等确定。

综合管廊断面应满足管线安装、检修、维护作业所需要的空间要求。

综合管廊内的管线布置应根据纳入管线的种类、规模及周边用地功能确定。

天然气管道应在独立舱室内敷设。

110kV及以上电力电缆,不应与通信电缆同侧布置。

给水管道与热力管道同侧布置时,给水管道宜布置在热力管道下方。

进入综合管廊的排水管道应采用分流制,雨水纳入综合管廊可利用结构本体或采用管道方式。污水纳入综合管廊应采用管道排水方式,污水管道宜设置在综合管廊的底部。

3、位置

干线综合管廊宜设置在机动车道、道路绿化带下。支线综合管廊宜设置在道路绿化带、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

4、总体设计

(1)空间设计

综合管廊与相邻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的最小净距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相邻构筑物性质确定,且不得小于下表的规定。

综合管廊最小转弯半径,应满足综合管廊内各种管线的转弯半径要求。

综合管廊的监控中心与综合管廊之间宜设置专用连接通道,通道的净尺寸应满足日常检修通行的要求。

综合管廊与其他方式敷设的管线连接处,应采取密封和防止差异沉降的措施。

综合管廊内纵向坡度超过10%时,应在人员通道部位设置防滑地坪或台阶。

综合管廊内电力电缆弯曲半径和分层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 的有关规定。

综合管廊内通信线缆弯曲半径应大于线缆直径的15 倍,且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 5102 的有关规定。

(2)断面设计

综合管廊标准断面内部净高应根据容纳管线的种类、规格、数量、安装要求等综合确定,不宜小于2.4m。

综合管廊标准断面内部净宽应根据容纳的管线种类、数量、运输、安装、运行、维护等要求综合确定。

综合管廊通道净宽,应满足管道、配件及设备运输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综合管廊内两侧设置支架或管道时,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1.0m;单侧设置支架或管道时,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0.9m。

配备检修车的综合管廊检修通道宽度不宜小于2.2m。

电力电缆的支架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 的有关规定。

通信线缆的桥架间距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光缆进线室设计规定》YD/T 5151 的有关规定。

(3)节点设计

综合管廊的每个舱室应设置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进风口、排风口、管线分支口等。

综合管廊的人员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进风口、排风口等露出地面的构筑物应满足城市防洪要求,并应采取防止地面水倒灌及小动物进入的措施。

综合管廊人员出入口宜与逃生口、吊装口、进风口结合设置,且不应少于2 个。

综合管廊逃生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敷设电力电缆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200m。

敷设天然气管道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200m。

敷设其他管道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400m。

逃生口尺寸不应小于1m×1m,当为圆形时,内径不应小于1m。

综合管廊吊装口的最大间距不宜超过400m。吊装口净尺寸应满足管线、设备、人员进出的最小允许限界要求。

综合管廊进、排风口的净尺寸应满足通风设备进出的最小尺寸要求。

天然气管道舱室的排风口与其他舱室排风口、进风口、人员出入口以及周边建(构)筑物口部距离不应小于10m。天然气管道舱室的各类孔口不得与其他舱室连通,并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露出地面的各类孔口盖板应设置在内部使用时易于人力开启,且在外部使用时非专业人员难以开启的安全装置。

第十三章 节能环卫环保规划

第一节 节能工程规划

第一六一条 建筑节能

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支持和鼓励各地结合自然气候特点,推广应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发展被动式房屋等绿色节能建筑。完善绿色节能建筑和建材评价体系,制定分布式能源建筑应用标准。分类制定建筑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标准定额。

第一六二条 城市节能

实施城市节能工程。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区域热电联产、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工程。明确供热采暖系统安全、节能、环保、卫生等技术要求,健全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估监督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技术改造和运行管理,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大力推行采暖地区住宅供热分户计量,新建住宅必须全部实现供热分户计量,既有住宅要逐步实施供热分户计量改造。

第二节 环卫工程规划

第一六三条 垃圾综合治理

树立垃圾是重要资源和矿产的观念,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通过分类投放收集、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到2020年,力争将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强化城市保洁工作,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垃圾处理处置,大力解决垃圾围城问题。推进垃圾收运处理企业化、市场化,促进垃圾清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对接。通过限制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制品使用,推行净菜入城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厨余垃圾家庭粉碎处理。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餐厨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

第一六四条近期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远期达到100%以上。

第一六五条县城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近期按人均日产垃圾0.9公斤,远期按国家标准人均日产垃圾1.2公斤计算,县城日产垃圾总量近期为63.0吨;远期为144.0吨。

第一六六条规划建立垃圾转运体系,对垃圾进行定时、定点收集。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实行垃圾袋装化分类收集,采用密闭、压缩措施,由垃圾转运站转运至垃圾处理厂。城市主要道路两侧设置垃圾收集箱或废物果皮箱,商业街道设置间距为30-50m,交通性干道设置间距为50-80m,一般道路设置间距为80-100m。

第一六七条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城市中心区地段设置垃圾转运站,设置位置应位于服务区域的中心和交通便捷处,垃圾转运站按每1.5-2.0平方公里设置一座,每座用地不小于100平方米,规划共设置垃圾转运站5座。

第一六八条垃圾处理以卫生填埋式为主,远期对现有垃圾处理厂规模进行扩建,使日处理垃圾规模达到100吨以上,用地总面积控制在1000亩。

第一六九条对城区现有旱厕改为水冲厕所,公厕水冲率达到100%。沿县城各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设置公厕,人流密集的主要街道和商业闹市区按300-500米的间距设置一座,一般街道按800-1000米间距设置一座。

第三节 环保工程规划

第一七〇条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充分利用自然山体、河湖湿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建设海绵城市,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缓解雨洪内涝压力,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鼓励单位、社区和居民家庭安装雨水收集装置。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大力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不断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

第一七一条恢复城市自然生态

加强生态建设:划定生态红线、恢复城市自然生态、完善生态建设(森林建设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水平,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制定并实施生态修复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积极推进采矿废弃地修复和再利用,治理污染土地,恢复城市自然生态。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构建绿道系统,实现城市内外绿地连接贯通,将生态要素引入市区,建设森林城市。推行生态绿化方式,保护古树名木资源,广植当地树种,减少人工干预,让乔灌草合理搭配、自然生长。鼓励发展屋顶绿化、立体绿化。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改变城市建设中过分追求高强度开发、高密度建设、大面积硬化的状况,让城市更自然、更生态、更有特色。

第一七二条推进污水大气治理

强化城市污水治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污水截流、收集,抓紧治理城区污水横流、河湖水系污染严重的现象。到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力争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以中水洁厕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污水利用率。新建住房和单体建筑面积超过一定规模的新建公共建筑应当安装中水设施,老旧住房也应当逐步实施中水利用改造。培育以经营中水业务为主的水务公司,合理形成中水回用价格,鼓励按市场化方式经营中水。城市工业生产、道路清扫、车辆冲洗、绿化浇灌、生态景观等生产和生态用水要优先使用中水。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城市工业源、面源、移动源污染综合治理力度,着力减少多污染物排放。加快调整城市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健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动员全社会参与改善环境质量。

第一七三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近期逐步建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控制和削减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城区烟尘排放量达到最低水平;逐步恢复生态系统。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达到Ⅳ类以上,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总体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第一七四条 空气环境分区与质量标准

Ⅰ类为风景名胜区(化佛山)、自然保护区(化佛山、白马山、水源保护区)、特殊保护区(南山乐园及其周边区域),大气标准达到一级。

Ⅱ类为文教卫生居住区,商业、交通、居住混合区,一般工业区,大气标准达到二级。

第一七五条 水域环境分区与质量标准

水域环境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作为城市生活水源的中屯水库、大跃进水库及龙虎水库,其水质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以上;第二类是庆丰水库,其水质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第三类是龙川河水域,其城区段水质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Ⅳ类标准;第四类是东湖(化湖)、南海及其市内景观水面,其水质达到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的标准。

第一七六条 声环境分区与质量标准

城区声环境分为三类功能区域。Ⅰ类为居民集中区、文教区及机关、事业单位集中区域,等效声级昼间、夜间分别为50、45dB(A);Ⅱ类为居住、商业与工业混合区域,等效声级昼间、夜间分别为60、50dB(A);Ⅲ类为工业区及城市交通干线两侧,等效声级昼间、夜间分别为70、55dB(A)。

第一七七条自然能源转化利用

充分利用光照充足的优势,采用政府扶持的措施,大力发展太阳能等自然能源的转化利用。实施清洁能源替代煤计划,积极引用天然气、液化气、电力及其他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总消耗比重。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积极倡导绿色环保行动计划。

第十四章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第一节 海绵城市理念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改造自然、超越自然、战胜自然”的模式造成的生态危机已经显现,而海绵城市一改传统的“快排”思路,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方针,是顺应自然的建设模式,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海绵城市能够弹性的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符合低影响开发模式要求。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等国家法规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并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国家标准规范有效衔接。

第一七八条 海绵城市的定义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第一七九条 海绵城市的建设途经

(1)、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

(2)、二是生态恢复和修复。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3)、 低影响开发。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第一八〇条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对不同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平面与竖向设计,在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等规划建设中,应统筹考虑景观水体、滨水带等开放空间,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与所在区域的规划控制目标、水文、气象、土地利用条件等关系密切,因此,选择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流程、单项设施或其组合系统时,需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优化设计方案。低影响开发设施建成后应明确维护管理责任单位,落实设施管理人员,细化日常维护管理内容,确保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正常。

第二节 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指标

第一八一条 控制目标

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控制目标一般包括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各地应结合水环境现状、水文地质条件等特点,合理选择其中一项或多项目标作为规划控制目标。鉴于径流污染控制目标、雨水资源化利用目标大多可通过径流总量控制实现,各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可选择径流总量控制作为首要的规划控制目标。

第一八二条 建设目标

(1)、避免和减少城市内涝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频现、城市高楼林立、城市开发建设中大量的硬质铺装、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难以适应强降水形成的径流量洪峰,循环不畅、城市热岛产生的局地气流等促成降雨形成的城市内涝不同程度的给城市造成损失。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质是控制径流,降低径流是海绵城市控制的关键。通过各类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多项措施联合作用,达到降低地表径流、控制城市内涝的目的。

(2)降低径流污染

城市面源污染主要由降雨径流的淋浴和冲刷作用产生。特别是在暴雨初期,由于降雨径流将地表的、沉积在下水逛网的污染物,在短时间内,突发性冲刷汇入受纳水体,而引起水体污染。海绵城市建设是通过人工湿地、生态滤池等措施过滤和降解汇流雨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体、控制面源污染、保护城市水环境的目的。

(3)、缓解水资源短缺

城市开发建设过度硬化造成降雨形成径流外排,导致地下水补给不足;水体污染降低了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也加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缺水必然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应对水资源短缺危机,海绵城市的建设利用自然水体和地下雨水调蓄池收集雨水,再通过各类净化设施的处理和各级管网的输送,将处理达标的雨水回用于市政浇洒、景观水补给,实现水资源的“开源节流”,节约了水资源也降低了污水的排放。

第一八三条 建设指标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住建部2014年10月)中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牟定县位于II区,其径流总量控制率应取80%≤α≤85%。同时根据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中的工作目标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考虑到牟定县建成区面积小,规划用地扩展大,具备径流控制的空间条件,且牟定县现状降雨时间分布不均,曾发生过较为严重的旱灾,要求雨季削峰减涝的同时,最大程度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回补旱季用水,并结合牟定县新旧城并存的特点,将牟定县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定为77%。其中旧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新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

(2)、内涝防治标准

根据《牟定县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7—2035)》,牟定县城近期规划人口7.5万人,远期规划人口12.5万人,属“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城市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应取20~30年,根据牟定县的实际情况,牟定县内涝防治标准取20年一遇,地面积水设计标准: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cm。

(3)、防洪标准

按照《防洪标准》(GB50210-2014),城市重要性为比较重要,防护等级为III级,相应防洪标准应取50~100年,根据牟定县的实际情况,其防洪标准取50年一遇。

第一八四条 具体指标

根据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技术框架,各地应结合当地水文特点及建设水平,构建适宜并有效衔接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体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控制指标的选择应根据建筑密度、绿地率、水域面积率等既有规划控制指标及土地利用布局、当地水文、水环境等条件合理确定,可选择单项或组合控制指标,有条件的城市(新区)可通过编制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雨水控制与利用专项规划,最终落实到用地条件或建设项目设计要点中,作为土地开发的约束条件。

规划结合牟定县的气候、水文地质特点、汇水面种类及其构成等条件,通过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试算,对牟定县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77%)进行逐层分解。

(1)、综合指标

①、单位面积控制容积

牟定县城单位面积控制容积:122.18m3。其中,旧城(主城)单位面积控制容积:118.4m3,新城(左脚舞山城)单位面积控制容积:134.0m3

②、径流系数控制指标

牟定县城综合径流系数:0.61。其中,旧城(主城)综合径流系数:0.64,新城(左脚舞山城)综合径流系数:0.50。

(2)、单项指标

①、下沉式绿地率

除已建成区域,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除公园以外的绿地中至少应有一定比例作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沉式绿地,下沉深度宜控制在10~15cm。其中,旧城(主城)比例:35%,新城(左脚舞山城)比例:60%。

②、透水铺装率

人行道、室外停车场、步行街、自行车道、广场和建设工程的外部庭院应当分别设置渗透性铺装设施,有条件的建成地区应对现有硬化地面进行透水性改造,提高对雨水的吸纳能力和蓄滞能力。至规划远期2035年末的硬化地面中,旧城(主城)可渗透地面率不低于60%,新城(左脚舞山城)可渗透地面率不低于75%。

③、绿色屋顶率

除已建成区域,屋顶坡度较小且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相关规定的建设项目宜采用绿色屋顶。至规划远期2035年末,旧城(主城)屋顶绿化率不低于10%,新城(左脚舞山城)屋顶绿化率不低于60%。

④、其他

a. 水体控制指标标准

城区地表水体水质标准达到Ⅳ类。

b. 雨水资源化利用率

雨水资源化利用率达10%以上,污水再生利用率达20%。新建建设工程硬化面积达1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除城镇公共道路外,每万平方米硬化面积应当配建不小于1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水池,并利用蓄集的雨水补充绿化浇洒及景观用水等。

c. 城市管渠设计标准

城市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采用2~5年,其中一般地区采用2~3年,中心城区的重要地区采用3~5年。

第三节 海绵城市建设策略

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是通过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修复城市自然生态本底,实现水环境改善,水资源承载能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强等多重目标。

第一八五条 建设原则

1)保护性开发: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并结合这些区域及周边条件(如坡地、洼地、水体、绿地等)进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设计。

2)水文干扰最小化:优先通过分散、生态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目标,防止城镇化区域的河道侵蚀、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

3)统筹协调: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内容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水系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排水防涝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中,各规划中有关低影响开发的建设内容应相互协调与衔接。

第一八六条 建设途经

1)保护水生态敏感区。应将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纳入城市规划区中的非建设用地(禁建区、限建区)范围,划定城市蓝线,并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

2)集约开发利用土地。合理确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和城市规模,防止城市无序化蔓延,提倡集约型开发模式,保障城市生态空间。

3)合理控制不透水面积。合理设定不同性质用地的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等指标,防止土地大面积硬化。

4)合理控制地表径流。根据地形和汇水分区特点,合理确定雨水排水分区和排水出路,保护和修复自然径流通道,延长汇流路径,优先采用雨水花园、湿塘、雨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径流雨水。

5)明确低影响开发策略和重点建设区域。应根据城市的水文地质条件、用地性质、功能布局及近远期发展目标,综合经济发展水平等其他因素提出城市低影响开发策略及重点建设区域,并明确重点建设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

第一八七条 建设要素

渗: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到处都是水泥,改变了原有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进化水质,改变城市微气候。

蓄: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得降雨得到自然散落,蓄积阵雨,实现调蓄和错峰,常用形式为塑料模块蓄水和修建地下蓄水池。

滞: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慢慢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通过滞延缓形成径流的高峰,主要形式为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渗透池、人工湿地。

净:土壤渗透、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都能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雨水进化系统根据区域环境不同而设置不同的净化体系,区域环境大体可以分为居住区雨水收集净化、工业区雨水收集净化、市政公共区域雨水收集净化。常用净化过程为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

用:通过突然过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多层净化之后的雨水要尽量被利用,不仅能缓解洪涝灾害,收集的水资源还可以进行利用,如将停车场上面的雨水收集净化后用于洗车等

排:利用城市竖向与工程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灌渠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一般排放和雨水排放,避免内涝等灾难

规划可以通过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区、渗透池净化之后蓄起来的雨水一部分用于绿化灌溉、日常生活,一部分经过渗透补给地下水,多余部分就经市政管网排入河流。

第一八八条 单项设施

各类低影响开发技术又包含若干不同形态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有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植草沟、渗管、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等。

低影响开发单项设施往往具有多个功能,除渗透补充地下水外,还可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实现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控制等多重目标。因此应根据设计目标灵活选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并根据主要功能按相应的方法进行设施规模计算。

几种典型的单项设施如下:

1、透水铺装

概念与构造: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透水铺装结构应符合《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和《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的规定。透水铺装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透水铺装用于道路,且对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铺装结构。

(2)场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

(3)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600mm,并应设置排水层。

适用性:透水砖铺装和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适用于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以及车流量和荷载较小的道路,比如:建筑与小区道路、市政道路的自行车道及非机动车道等,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还可用于机动车道。

透水铺装应用于以下区域时,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1)可能造成陡坡坍塌、滑坡灾害的区域,自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高含盐土等特殊土壤地质区域。

(2)使用频率较高的商业停车场、汽车回收及维修点、加油站及码头等径流污染严重的区域。

优缺点:透水铺装适用区域广、施工方便,可补充地下水并具有一定的峰值流量削减和水质净化作用,但易堵塞,透水水泥混凝土和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后期维护管理费用较高。

2、绿色屋顶

概念与构造绿色屋顶也称种植屋面、屋顶绿化等,根据种植基质深度和景观复杂程度,绿色屋顶又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基质深度根据植物需求及屋顶荷载确定,简单式绿色屋顶的基质深度一般不大适用性:绿色屋顶适用于符合屋顶荷载、防水等条件的平屋顶建筑或坡度小于等于15°的坡屋顶。

优缺点:绿色屋顶可有效减少屋面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具有节能减排的作用。

3、下凹式绿地(又称“下沉式绿地”)

概念与构造下凹式绿地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下凹式绿地指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在200mm以内的绿地;广义的下凹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在以径流总量控制为目标进行目标分解或设计计算时,不包括调节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调节塘等。

狭义的下凹式绿地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下凹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0-200 mm。

(2)下凹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于绿地50-100 mm。适用性:下凹式绿地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和广场内。对于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小于1 m及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3 m(水平距离)的区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优缺点:狭义的下凹式绿地适用区域广,其建设费用和维护费用均较低,但大面积应用时,易受地形等条件的影响,实际调蓄容积较小。

4.雨水花园

概念与构造:雨水花园指在城市地势较低的地方种植乔木、灌木和花草等植物的一种工程设施,其雨水利用原理是将雨水通过植物的截流与土壤的下渗作用过滤、净化雨水,以达到消减雨水径流量的作用。它是城市暴雨最佳管理措施中的一项集技术,近年来在许多发达国家被广泛应用雨洪控制与径流污染控制系统,也可作为一种生态型的雨水间接利用设施。

适用性:

(1)用于控制径流污染时,一般适用于径流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空间,如停车场、城市广场、城市道路。

(2)用于控制径流流量时,一般适用于处理雨水水质相对较好、汇流面积较小的城市空间,如:屋面雨水、庭院、学校、居住小区

5.调节池

概念与构造调节池为调节设施的一种,主要用于削减雨水管渠峰值流量,一般常用溢流堰式或底部流槽式,可以是地上敞口式调节池或地下封闭式调节池。

适用性:调节池适用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中,削减管渠峰值流量。

优缺点:调节池可有效削减峰值流量,但其功能单一,建设及维护费用较高,宜利用下沉式公园及广场等与湿塘、雨水湿地合建,构建多功能调蓄水体。

6.植草沟

概念与构造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可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除转输型植草沟外,还包括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及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可分别提高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控制效果。

植草沟应满足以下要求:

(1)浅沟断面形式宜采用倒抛物线形、三角形或梯形。

(2)植草沟的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不宜大于1:3,纵坡不应大于4%。纵坡较大时宜设置为阶梯型植草沟或在中途设置消能台坎。

(3)植草沟最大流速应小于0.8m/s,曼宁系数宜为0.2-0.3。

(4)转输型植草沟内植被高度宜控制在100-200 mm。

第四节 海绵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第一八九条 城市水系规划

城市水系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径流雨水自然排放的重要通道、受纳体及调蓄空间,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联系紧密。

1)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城市水域、岸线、滨水区,明确水系保护范围。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应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的水生态敏感区保护要求,划定水生态敏感区范围并加强保护,确保开发建设后的水域面积应不小于开发前,已破坏的水系应逐步恢复。

2)保持城市水系结构的完整性,优化城市河湖水系布局,实现自然、有序排放与调蓄。城市水系规划应尽量保护与强化其对径流雨水的自然渗透、净化与调蓄功能,优化城市河道(自然排放通道)、湿地(自然净化区域)、湖泊(调蓄空间)布局与衔接,并与城市总体规划、排水防涝规划同步协调。

3)优化水域、岸线、滨水区及周边绿地布局,明确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城市水系规划应根据河湖水系汇水范围,同步优化、调整蓝线周边绿地系统布局及空间规模,并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水系及周边地块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

第一九〇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是建设海绵城市、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场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明确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在满足绿地生态、景观、游憩和其他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地预留或创造空间条件,对绿地自身及周边硬化区域的径流进行渗透、调蓄、净化,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

1)提出不同类型绿地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和指标。根据绿地的类型和特点,明确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等各类绿地低影响开发规划建设目标、控制指标(如下沉式绿地率及其下沉深度等)和适用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类型。

2)合理确定城市绿地系统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布局。应统筹水生态敏感区、生态空间和绿地空间布局,落实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布局,充分发挥绿地的渗透、调蓄和净化功能。

3)城市绿地应与周边汇水区域有效衔接。在明确周边汇水区域、汇入水量,提出预处理、溢流衔接等保障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平面布局、地形控制、土壤改良等多种方式,将低影响开发设施融入到绿地规划设计中,尽量满足周边雨水汇入绿地进行调蓄的要求。

4)应符合园林植物种植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要求。可通过合理设置绿地下沉深度和溢流口、局部换土或改良增强土壤渗透性能、选择适宜乡土植物和耐淹植物等方法,避免植物受到长时间浸泡而影响正常生长,影响景观效果。

5)合理设置预处理设施。径流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可采用初期雨水弃流、沉淀、截污等预处理措施,在径流雨水进入绿地前将部分污染物进行截流净化。

6)充分利用多功能调蓄设施调控排放径流雨水。有条件地区可因地制宜规划布局占地面积较大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如湿塘、雨水湿地等,通过多功能调蓄的方式,对较大重现期的降雨进行调蓄排放。

第一九一条 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是城市内涝防治综合体系的重要组成,应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同步规划设计。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等相关排水规划中,应结合当地条件确定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建设内容,并满足《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等相关要求。

1)明确低影响开发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与指标。通过对排水系统总体评估、内涝风险评估等,明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并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控制目标相衔接,将控制目标分解为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等控制指标,通过建设项目的管控制度进行落实。

2)确定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及防治方式。应通过评估、分析径流污染对城市水环境污染的贡献率,根据城市水环境的要求,结合悬浮物(SS)等径流污染物控制要求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同时明确径流污染控制方式并合理选择低影响开发设施。

3)明确雨水资源化利用目标及方式。应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及雨水回用需求,确定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总量、用途、方式和设施。

4)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等作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溢流应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或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衔接。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应与低影响开发系统同步规划设计,应按照《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等规范相应重现期设计标准进行规划设计。

5)优化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竖向与平面布局。应利用城市绿地、广场、道路等公共开放空间,在满足各类用地主导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布局低影响开发设施;其他建设用地应明确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并衔接其他内涝防治设施的平面布局与竖向,共同组成内涝防治系统。

第一九二条 城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

城市道路是径流及其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城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应落实低影响开发理念及控制目标,减少道路径流及污染物外排量。

1)提出各等级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应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市道路自身及周边绿地空间落实低影响开发设施,结合道路横断面和排水方向,利用不同等级道路的绿化带、车行道、人行道和停车场建设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渗管/渠等低影响开发设施,通过渗透、调蓄、净化方式,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2)协调道路红线内外用地空间布局与竖向。道路红线内绿化带不足,不能实现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要求时,可由政府主管部门协调道路红线内外用地布局与竖向,综合达到道路及周边地块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道路红线内绿地及开放空间在满足景观效果和交通安全要求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承接道路雨水汇入的功能,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提高道路径流污染及总量等控制能力。

3)道路交通规划应体现低影响开发设施。涵盖城市道路横断面、纵断面设计的专项规划,应在相应图纸中表达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基本选型及布局等内容,并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与城市道路设施的空间衔接关系。有条件的地区应编制专门的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规划设计指引,明确各层级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和控制要点,以指导道路低影响开发相关规划和设计。

第十五章 城市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第一九三条 消防工程规划

规划保留老城区现状消防站,远景规划在东部新城(左脚舞山城)片区新建一座一级普通消防站,占地规模为0.4公顷以上。

第一九四条 防洪工程规划

根据牟定县城的地势特点,对县城内现有河道进行整治、防渗、加固及清淤断面,并严格控制生活垃圾的倾倒,对龙川河部分河道截弯改直,加强县城排洪能力,加强对现有水库的除险加固,提高对县城周边河道的调控能力。

第一九五条 防震工程规划

1、县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2、城市基础设施抗震设防措施

(1)城市干道网至少应有通向外部的三个出口,并保障至少有一条通向城中心区的车道,确保道路畅通,保证地震后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

(2)供水干管呈环状布设,供水管道增设必须数量的阀门井,管道接口采用柔性接口;并对水库、水厂等重要设施采取抗震加固措施。

(3)对供电系统的建(构)筑物及其它浮置设备等按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加固,并对重要供电单位和生命线工程实行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

(4)对通讯中心、通讯设备、通讯线路和通讯设备的电力供应设施按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改造加固,长途通信应辐射成网,要有多路出口,迂回连通,当直达电路中断时不至于造成全阻,以确保受灾时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转。

(5)医院建(构)筑物按重大建设工程设防,建立自备电源和水源系统,建立起自己的血库,保证血库对平时血液和抢险救灾的供给,按规定进行一定的药品储备,对医护人员进行救护训练。

3、避震疏散场地

以城市各主、次干道作为避震疏散通道;利用城区内部的绿地、广场和其它空地,以及城外的农田作为避震疏散场地,特别是学校运动场应作为重点的避震疏散场地进行规划,并保障重要避震疏散场地出入口的畅通。

第一九六条 人防工程规划

1、指挥中心。在左脚舞山城建设县级人防指挥中心,建设一处备用人防指挥中心。

2、医疗救护中心。新建医院和改建医院时,必须建设相当规模的防空地下室,作为战时医疗救护中心。

3、市民掩蔽工程。按战时留城人数40%计,约为5万人,按国家规定人均1平方米人防工事,应当修建5万平方米人防工事。凡新建的高层建筑必须修建防空地下室,新建多层建筑及旧城改造片区建筑必须严格按规定面积指标修建防空地下室,任何单位及个人无权减免。

4、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结合城市生产生活的需要,宜合理开发地下空间建设地下人防工程或地下工厂、电厂、水厂、油库、气库、物资仓库、商场、停车场、文体活动场所。 结合国家机关、军队机关办公楼建设防空地下室,人口稠密区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建设地下商业街、公共活动场所。结合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地下物资储备库和地下通道。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新建10层以上或者基础埋深大于3米以上的,按照首层面积修建防空地下室,前述标准下的,按照地面总建筑面积的2%修建防空地下室。

第十六章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第一九七条坚持“全面发展、重点建设、滚动发展”的原则,妥善处理经济建设与历史发展、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发挥城市资源的最大效益。加强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拓宽城市发展空间,突出城市特色与文化品质,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九八条 规划年限及建设规模

1、规划年限:2017年――2020年。

2、建设规模:至2020年,牟定县城人口规模将达7.5万人左右,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00.0平方米以下,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7.5平方公里以内。

第一九九条 近期建设重点及用地发展方向

1、坚持新区建设为主,旧城更新为辅,优先推动元双二级线以东的东城新区(左脚舞山城片区)的发展建设。

2、适当发展中园西路及龙池北部路西片区,同时兼顾旧城的完善发展,打通南大街北延长线,考虑适当向北片发展。

3、强调基础设施先行,完善县城主干道路网结构及市政工程管线的布局,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奠定良好的空间格局。

4、加快龙川河中段治理改造和南腰山及南山公园为主的河流绿地系统的建设,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5、加快化湖片区绿化休闲景观、左脚舞广场、政府公务中心、左脚舞食府、花园小区、宾馆等项目的建设,带动城市发展的东移,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发展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特色饮食和居住为一体的东北片城市新区,尽快成为牟定东北向城市入口的窗口和形象区,展示牟定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第二〇〇条 近期建设主要内容

1、居住建设

规划近期在东城新区(左脚舞山城片区)、东北片区和西片区等建设2-3处居住小区,充分体现现代化社区的规划理念。

有计划的逐步改造现旧城区的居住环境,改造居住区中心绿地,增加户外活动场地,整合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2、工业仓储建设

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布局,近期重点发展城北以绿色食品加工业为主的红坡绿色食品加工及物流园区和城东新区以发展民族手工艺品及绿色食品为主的东部新城(左脚舞山城)旅游配套产业园区,依据市场经济级差效应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逐步进行整合、搬迁改造,盘活城市土地资源。

3、公共设施建设

(1)行政办公设施

在东部新区建设新的政务中心,以带动城市东部新区的发展。

(2)商业设施

采用集中、分散式的布局思路,形成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和片区级综合服务中心,逐步建立城市商业等级体系构架。主要建设项目为:

①中园东路延长线和中园西路商业服务设施的建设。

②龙池路商业服务设施建设。

③东北片左脚舞食府特色商业区的建设。

④东片中心商务区及市场服务设施的建设。

⑤继续加强城区现有商业街区的改造和大型商业服务设施的建设。

(3)文化娱乐设施

充分体现牟定城市特色和民族特色。主要建设项目为:

①结合东湖及左脚舞食府饮食文化街,建设休闲游览及文化娱乐设施。

②在城东新区建设高标准、公益性、标志性的左脚舞文化艺术中心或牟定县文化宫。

③加强各区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与其规模相应的各级文化设施。

(4)体育设施

①结合广场、居住小区的建设,主要完善社区体育运动(全民健身运动)设施。

②结合牟定一中体育设施的建设,形成东北片的体育运动中心。

(5)医疗卫生设施

重点对县医院进行扩建改造,逐步建设成为全县性的医疗保健中心,同时完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提高全县的医院环境卫生和水平质量。

(6)教育设施

①整合现有学校资源,调整教学设施布局,配套完善现有教学设施。

②加快牟定一中的建设,扩建牟定二中,扩大办学规模。

③加强教师职业队伍的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4、绿地系统建设

以改造现有环境为主,结合水系整治,重点建设街头、单位小绿地,适当发展居住区大绿地;结合龙川河中段治理改造,开辟龙川河两侧滨河绿地,加快东湖(化湖)市级公共绿地的建设。

主要建设项目有:

①公园绿地——完成南山公园的扩建及提升改造以及东湖(化湖)公园绿地系统的建设。

②河岸绿化——完成龙川河中段滨河绿化的建设。

③道路绿化——完成新建道路行道树及道路绿化带的建设。

④街头绿地——完善建设街头绿地及城市重要地段景观绿地的建设,并对现有居住小区组团绿化进行提升改造。

⑤田园绿地——元双二级公路县城段沿线东侧以种植荷花及油菜为主,打造以农业种植为主的田园生态绿地,提升城市带状景观效果。

5、对外交通

①高速公路——楚永高速公路工程(楚雄至牟定至姚安至大姚至永仁)已经完成前期工作,准备投入建设,将对牟定的对外交通联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②县域公路——依托现有的元双二级公路线,加快东部城市新区与新桥工业园区的联系,同时加紧县城至钱粮桥、县城至化佛山、县城至天台、县城至散花、县城至田心的公路提升改造,以改善县城与周边城郊的交通环境。

③站场建设——加快牟定西客运站的建设,整合完善现有汽车客运站,重点发展县域乡村公路客运。

6、城市道路交通

建设城市景观大道和城市主要干道系统,加强城市主干道交通控制设施的建设,打通老城区的断头路,完善旧城交通系统,将南(至散花)北(至天台)郊区公路改造为城市道路。

主要建设项目有:

①打通南大街北延长线与城北主干道路相衔接。

②建设中园东路延长线与元双二级公路相衔接,改善城市出入口交通环境。

③建设东北片区、东片区和部分西片区的主干道路交通网络与现状城区有机联系,初步形成城市道路交通主骨架。

④结合各片区的开发,建设近期开发的各功能组团内的道路。

⑤完善道路交叉口设施,城市主要干道、主要支路相交路口实施信号控制。

⑥结合南山公园的提升建设和龙川河改造,建设龙川河两侧滨河路及跨河桥1-2座,以加强两岸交通的联系。

⑦建设停车场。在城市出入口方向及城中心地段规划建设3-4处公共停车场。

7、旧城保护与改造

改造旧城,完善旧城功能配套设施,改善居住生活环境。

主要建设项目有:

①结合南大街北延长线的建设和旧城十子街的改造,改造北门街小区、东门街小区和西门街小区,完善旧城商业街区及生活环境。

②结合旧城十子街的改造,恢复原有护城河水系景观。

③有条件对茅阳中学搬迁,在茅阳中学原址建设孔子文化休闲公园,恢复传统文庙活动。

8、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1)给水工程

①近期县城日总用水量为:日总用水量1.82万m3,年总用水量664万m3。水源继续选择中屯水库及大跃进水库。

③近期对城区管网使用年代久、管道漏水严重,管径小不能满足供水的老管道进行全面改造,以保证近期供水,同时兼顾远期供水的需要。

(2)排水防洪工程

①逐步对现状城区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对有条件的地段及生活性交通干道建设污水管网,逐步建立雨污分流系统。

②城市新开发地段及新建道路,建设一次性到位,完善雨水和污水排水设施,实现雨污分流系统。

③近期完成龙川河中部南山公园段约1500m的治理改造,修筑两岸防洪堤,并考虑远期防洪的要求。

④完善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以九大沟流向,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成为城市排水干管或排水干渠;加固疏通九大沟,使其成为县城东北面的防洪大沟。

(3)电力通信工程

①加快城区(特别是旧城区)电网改造建设,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逐步实现城区低压配电网电缆化建设。

②加快城区电信网电缆化建设,近期2020年市话容量达2.0万门。

(4)环卫工程

①继续建设和完善县城垃圾处理场,近期日处理垃圾能力达到30-40吨,处理方式为卫生填埋。

②完善城区垃圾收集系统,建设垃圾中转站2-3座,公厕15座,垃圾中转站选址:老街区一座、东北片区(或东片区)一座、南片区一座。

第十七章 城市远景规划构想

第二〇一条城市远景规划思路

(1)城市规划远景具有弹性与适应性

城市远景发展规划师城市远景发展战略性的设想,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包容性,以适应未来城市社会经济的变化。

(2)城市远景规划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延续性

城市远景发展是规划期内发展的延续。远景布局继承和发扬城市既有的特色和优势,继续提高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创造更优秀的景观风貌,保持社会、经济与生态管径的协调发展。

(3)城市远景规划统筹考虑发展的阶段和时序

规划期内所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城市远景发展新的供给优势。本次规划的城市供需发展时空分析对远景发展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4)城市远景规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远景发展规划是城市从现在到远景的有机发展过程。总体布局方案考虑规划期以后城市继续发展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为城市远景保持可持续发展。

二〇二远景规划构想与目标

在本轮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的基础上进行城市远景在空间布局上的轮廓性构思,使城市总体布局更趋合理,能够适应城市在较长时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为城市的远景建设发展提供控制依据。

设想到规划远期,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16.0万人左右,随着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人均用地指标将有所下降,规划人均用地90.0平方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在15.0平方公里。

二〇三条 远景期限和规模

1、期限:2035——2050年。

2、规模:人口规模达16.0万人,用地规模达15.0平方公里。

第十八章 规划实施

第二〇四条 规划法制

强化城市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的有关要求;加强对于城市“五线”的管理控制。

第二〇五条 区域协调机制

与周边城市建立产业分工合作、基础设施共享衔接、水资源管理、灾害防治、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区域协调长效机制。

第二〇六条 城乡统筹机制

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管理的体制障碍;坚持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第二〇七条 用地管理政策

以总体规划作为城市用地管理的根本依据,加强政府土地储备,强化土地集中统一管理;加强对工业用地出让的控制和管理,设立准入门槛;加强用地效益评估和用地批后管理。

第二〇八条 人口发展政策

通过公共政策调控,实现城市人口在规模、结构、布局上的合理化;积极引进人才,同时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加强现有人力资源的职业技术培训,培养适应未来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高层次技术人才。

第二〇九条 资源环境政策

严格执行总体规划确定的“四区”政策,保护区域性不可再生资源;对工业用地设立严格的环境准入门槛;加强区域环境协调,建立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

第二一〇条 部门协调政策

建立城市规划、发展改革、土地管理、建设管理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五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部门规划的协调。

第二一一条 公众参与政策

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的监督检查制度;发挥各级人大、政协、各基层社区组织、社会团体及公众在规划实施全过程中的监督作用;建立重大问题政策研究机制和专家论证制度、重大建设项目公示与听证制度;设立监督机制,将公众参与引入规划编制、管理的各个阶段。

第十九章 附 则

第二一二条本规划由文本、图纸和附件(说明书、专题研究、基础资料汇编)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一三条本规划通过云南省人民政府审批起,具有法律效力,上版县城总体划同时废止。

第二一四条上述条文中黑体字部分为强制性内容,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按照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牟定县人民政府必须组织论证,就调整的必要性向原规划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总体规划,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的程序重新审批。

本规划由牟定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附表一:

牟定县总体规划指标体系汇总表

类别

指标项

指标

属性

发 展 目 标

2020年

2025年

2035年

经济

GDP总量

预期

63.47

93.27

148.00

经济增长率(%)

预期

>58.7

>46.5

>46.5

经济年均增长率(%)

预期

>10

>12

>15

人均生产总值(元)

预期

34000

46000

58500

三产结构(三一二型)(%)

导向

20:34:46

12:38:50

10:35:5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导向

24000

28000

35000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导向

6500

7500

9000

社会

县域总人口(万人)

预期

22.5

23.5

25.3

县城总人口(万人)

预期

7.5

9.5

12.5

城镇化水平(%)

预期

50

57.5

63

城镇社会保险覆盖率(%)

预期

85

90

95

义务教育巩固率(%)

约束

99

100

10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导向

90

92

95

每千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张)

预期

5.0

7.0

9.0

环境

全县森林覆盖率(%)

导向

68

70

72

耕地保有量(万h㎡)

约束

1.38

1.38

1.38

城镇饮用水水质达标率(%)

约束

100

100

100

城镇再生水利用率(%)

约束

20

25

30

城镇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约束

85

90

95

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约束

95

100

100

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

约束

95

100

100

城市建设

城镇人均道路面积率(%)

导向

15

20

25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导向

95

100

106

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

导向

12.0

12.0

12.0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导向

25

30

40

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约束

80

80

80

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约束

100

100

100

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

约束

5

6

8

公共交通分担率(%)

约束

20

25

30

附表二:

牟定县城土地利用现状构成表(2016年)

序号

用地代码

用地分类

面积

(公顷)

比例

人均

(㎡/人)

1

R

居住用地

221.87

45.73%

41.86

其中

R2

二类居住用地

85.38

17.60%

16.11

R3

三类居住用地

136.49

28.13%

25.75

2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50.54

10.42%

9.54

其中

A1

行政办公用地

22.87

4.71%

4.31

A2

文化设施用地

2.22

0.46%

0.42

A3

教育科研用地

17.78

3.66%

3.35

A4

体育用地

1.04

0.21%

0.20

A5

医疗卫生用地

5.92

1.22%

1.12

A7

文物古迹用地

0.38

0.08%

0.07

A9

宗教设施用地

0.32

0.07%

0.06

3

B

商业服务设施用

37.87

7.81%

7.15

其中

B1

商业设施用地

36.53

7.53%

6.89

B4

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1.34

0.28%

0.25

4

M

工业用地

35.59

7.33%

6.71

其中

M2

二类工业用地

11.02

2.27%

2.08

M3

三类工业用地

24.57

5.06%

4.64

5

W

物流仓储用地

10.89

2.25%

2.06

其中

W

物流用地

10.89

2.25%

2.06

6

S

交通设施用地

96.62

19.91%

18.23

其中

S1

城市道路用地

92.80

19.13%

17.51

S3

综合交通枢纽用地

3.83

0.79%

0.72

7

U

公共设施用地

2.41

0.50%

0.45

其中

U1

供应设施用地

2.41

0.50%

0.45

8

G

绿地

29.41

6.06%

5.55

其中

G1

公园绿地

26.92

5.55%

5.08

G3

广场用地

2.49

0.51%

0.47

H11

城市建设用地

485.20

100.00%

91.55

注:2016年末县城城区现状总人口为53152人

2017年末牟定县城市现状建成区面积为4.9平方公里

序号

用地代码

用地分类

面积 (公顷)

比例

人均 (㎡/人)

1

R

居住用地

221.87

45.73%

41.86

其中

R2

二类居住用地

85.38

17.60%

16.11

R3

三类居住用地

136.49

28.13%

25.75

2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50.54

10.42%

9.54

其中

A1

行政办公用地

22.87

4.71%

4.31

A2

文化设施用地

2.22

0.46%

0.42

A3

教育科研用地

17.78

3.66%

3.35

A4

体育用地

1.04

0.21%

0.20

A5

医疗卫生用地

5.92

1.22%

1.12

A7

文物古迹用地

0.38

0.08%

0.07

A9

宗教设施用地

0.32

0.07%

0.06

3

B

商业服务设施用

37.87

7.81%

7.15

其中

B1

商业设施用地

36.53

7.53%

6.89

B4

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1.34

0.28%

0.25

4

M

工业用地

35.59

7.33%

6.71

其中

M2

二类工业用地

11.02

2.27%

2.08

M3

三类工业用地

24.57

5.06%

4.64

5

W

物流仓储用地

10.89

2.25%

2.06

其中

W

物流用地

10.89

2.25%

2.06

6

S

交通设施用地

96.62

19.91%

18.23

其中

S1

城市道路用地

92.80

19.13%

17.51

S3

综合交通枢纽用地

3.83

0.79%

0.72

7

U

公共设施用地

2.41

0.50%

0.45

其中

U1

供应设施用地

2.41

0.50%

0.45

8

G

绿地

29.41

6.06%

5.55

其中

G1

公园绿地

26.92

5.55%

5.08

G3

广场用地

2.49

0.51%

0.47

H11

城市建设用地

485.20

100.00%

91.55

注:2016年末县城城区现状总人口为53152人

2017年末牟定县城市现状建成区面积为4.9平方公里

附表三:

牟定县城建设用地规划平衡表(2035年)

序号

用地代码

用地分类

面积

(公顷)

比例

人均

(㎡/人)

1

R

居住用地

427.00

34.16%

34.16

其中

R1

一类居住用地

68.11

5.45%

5.45

R2

二类居住用地

358.89

28.71%

28.71

2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98.91

7.91%

7.91

其中

A1

行政办公用地

26.83

2.15%

2.15

A2

文化设施用地

1.70

0.14%

0.14

A3

教育科研用地

50.90

4.07%

4.07

A4

体育用地

3.85

0.31%

0.31

A5

医疗卫生用地

7.76

0.62%

0.62

A6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3.68

0.29%

0.29

A7

文物古迹用地

0.69

0.06%

0.06

A9

宗教设施用地

3.50

0.28%

0.28

3

B

商业服务设施用

181.61

14.53%

14.53

其中

B1

商业设施用地

177.13

14.17%

14.17

B4

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4.48

0.36%

0.36

4

M

工业用地

89.68

7.18%

7.17

其中

M1

一类工业用地

46.77

3.74%

3.74

M2

二类工业用地

42.91

3.43%

3.43

5

W

物流仓储用地

11.26

0.90%

0.90

其中

W

物流用地

11.26

0.90%

0.90

6

S

交通设施用地

252.71

20.22%

20.22

其中

S1

城市道路用地

245.89

19.67%

19.67

S3

综合交通枢纽用地

5.87

0.47%

0.47

S4

交通站场用地

0.95

0.08%

0.08

7

U

公共设施用地

5.72

0.46%

0.46

其中

U1

供应设施用地

4.51

0.36%

0.36

U2

环境设施用地

0.48

0.04%

0.04

U3

安全设施用地

0.72

0.06%

0.06

8

G

绿地

182.98

14.64%

14.64

其中

G1

公园绿地

168.80

13.51%

13.50

G2

防护绿地

13.36

1.07%

1.07

G3

广场用地

0.82

0.07%

0.07

H11

城市建设用地

1249.87

100.00%

99.99

备注:规划2035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为125000人。

附表四:

牟定县城近期建设用地规划平衡表(2020年)

序号

用地代码

用地分类

面积 (公顷)

比例

人均 (㎡/人)

1

R

居住用地

222.66

29.72%

29.69

其中

R1

一类居住用地

56.76

7.58%

7.57

R2

二类居住用地

165.90

22.14%

22.12

2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96.94

12.94%

12.93

其中

A1

行政办公用地

26.92

3.59%

3.59

A2

文化设施用地

1.60

0.21%

0.21

A3

教育科研用地

49.81

6.65%

6.64

A4

体育用地

3.85

0.51%

0.51

A5

医疗卫生用地

7.76

1.04%

1.04

A6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2.80

0.37%

0.37

A7

文物古迹用地

0.69

0.09%

0.09

A9

宗教设施用地

3.50

0.47%

0.47

3

B

商业服务设施用

88.88

11.86%

11.85

其中

B1

商业设施用地

86.02

11.48%

11.47

B4

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2.86

0.38%

0.38

4

M

工业用地

72.93

9.73%

9.72

其中

M1

一类工业用地

42.16

5.63%

5.62

M2

二类工业用地

30.77

4.11%

4.10

5

W

物流仓储用地

11.26

1.50%

1.50

其中

W

物流用地

11.26

1.50%

1.50

6

S

交通设施用地

157.19

20.98%

20.96

其中

S1

城市道路用地

155.00

20.69%

20.67

S3

综合交通枢纽用地

1.23

0.16%

0.16

S4

交通站场用地

0.95

0.13%

0.13

7

U

公共设施用地

6.13

0.82%

0.82

其中

U1

供应设施用地

4.93

0.66%

0.66

U2

环境设施用地

0.48

0.06%

0.06

U3

安全设施用地

0.72

0.10%

0.10

8

G

绿地

93.31

12.45%

12.44

其中

G1

公园绿地

94.00

12.27%

12.26

G2

防护绿地

0.55

0.07%

0.07

G3

广场用地

0.82

0.11%

0.11

H11

城市建设用地

749.31

100.00%

99.91

备注: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为75000人。

附表五:

牟定县城中期建设用地规划平衡表(2025年)

序号

用地代码

用地分类

面积 (公顷)

比例

人均 (㎡/人)

1

R

居住用地

337.21

35.50%

35.50

其中

R1

一类居住用地

62.94

6.63%

6.63

R2

二类居住用地

274.27

28.87%

28.87

2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98.91

10.41%

10.41

其中

A1

行政办公用地

26.83

2.82%

2.82

A2

文化设施用地

1.70

0.18%

0.18

A3

教育科研用地

50.90

5.36%

5.36

A4

体育用地

3.85

0.40%

0.40

A5

医疗卫生用地

7.76

0.82%

0.82

A6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3.68

0.39%

0.39

A7

文物古迹用地

0.69

0.07%

0.07

A9

宗教设施用地

3.50

0.37%

0.37

3

B

商业服务设施用

92.86

9.77%

9.77

其中

B1

商业设施用地

89.67

9.44%

9.44

B4

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3.19

0.34%

0.34

4

M

工业用地

89.68

9.44%

9.44

其中

M1

一类工业用地

46.77

4.92%

4.92

M2

二类工业用地

42.91

4.52%

4.52

5

W

物流仓储用地

11.26

1.19%

1.19

其中

W

物流用地

11.26

1.19%

1.19

6

S

交通设施用地

180.57

19.01%

19.01

其中

S1

城市道路用地

178.38

18.78%

18.78

S3

综合交通枢纽用地

1.23

0.13%

0.13

S4

交通站场用地

0.95

0.10%

0.10

7

U

公共设施用地

6.13

0.65%

0.65

其中

U1

供应设施用地

4.93

0.52%

0.52

U2

环境设施用地

0.48

0.05%

0.05

U3

安全设施用地

0.72

0.08%

0.08

8

G

绿地

133.33

14.04%

14.03

其中

G1

公园绿地

119.01

12.53%

12.53

G2

防护绿地

13.50

1.42%

1.42

G3

广场用地

0.82

0.09%

0.09

H11

城市建设用地

949.94

100.00%

99.99

备注:规划2025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为95000人

附表六:

县域城镇职能及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等级

镇街名称

类型

主要职能

中心城区

共和镇

综合服务型

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商贸物流业、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区域中心城市。牟定县域特色旅游区的主要集散和服务基地。

重点乡镇

新桥镇

工矿型

牟定县重要的工业之一,是以现代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矿业化工业)产业片区为主导产业的工贸型特色小镇。

蟠猫乡

商贸型

以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商贸服务业为主导的生态城镇,牟定县重点发展城镇。

凤屯镇

旅游型

以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金沙江流域旅游小镇,依托化佛山景区资源发展旅游服务业的重要中心城镇。

江坡镇

工贸型

以发展绿色产业加工业、能源产业、商贸服务业为主导的中心城区的农副产品腹地。

安乐乡

农贸型

安乐乡特色农业发展潜力巨大,被评为“省级特色农业型小城镇”、州级重点乡镇进行开发建设,重点发展粮烟、绿色食品业和建筑建材业

一般乡镇

戌街乡

工贸型

以特色农产品种植业、畜牧业、商业贸易为及建设戌街工业园区石油储备库的县域北部小城镇。

附表七:

县域空间管制建设限制分区划分原则

名称

划 分 原 则

禁止建设地区

禁建区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禁止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区域。禁建区内,除非经专门批准的重大基础设施或者由于所防护用地必须维护性和整修性需要,禁止其他任何城镇开发建设活动。分为生态环境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历史文物保护区、矿产资源保护区。

限制建设地区

限建区包括重要基础设施走廊、风景名胜区其他景区、水源保护区外围区域等,为总体规划中划定的不宜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区域。确有必要安排城镇开发项目时,应当符合城镇总体布局和全局发展要求,并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原则,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

适宜建设地区

适建区为限建区、禁建区以及现状建设用地以外的规划建设用地,是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可以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在此区域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根据城市发展建设需要,应当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指导下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科学合理指导和控制城市开发建设活动。

名称

划 分 原 则

禁止建设地区

禁建区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禁止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区域。禁建区内,除非经专门批准的重大基础设施或者由于所防护用地必须维护性和整修性需要,禁止其他任何城镇开发建设活动。分为生态环境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历史文物保护区、矿产资源保护区。

限制建设地区

限建区包括重要基础设施走廊、风景名胜区其他景区、水源保护区外围区域等,为总体规划中划定的不宜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区域。确有必要安排城镇开发项目时,应当符合城镇总体布局和全局发展要求,并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原则,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

适宜建设地区

适建区为限建区、禁建区以及现状建设用地以外的规划建设用地,是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可以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在此区域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根据城市发展建设需要,应当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指导下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科学合理指导和控制城市开发建设活动。

附表八:县域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配置意见表

类别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项目

中心镇

一般镇

中心村

基层村

一、行政管理

1、党政机关、团体机构

2、法庭

3、各专项管理机构

4、村(居委会)

二、教育机构

5、职业学校或高级中学

6、初级中学

7、小学

8、幼儿园、托儿所

三、文体科技

9、文化站(室)、青少年及老年之家

10、体育运动设施(运动场)

11、体育运动设施(篮、排球场)

12、全民健身运动设施

13、图书馆(室)

14、影剧院、游乐健身场

15、广播电视台(站)

16、农业科技指导站

四、医疗保健

17、计划生育站

18、防疫站

19、医院、卫生院、保健站

20、专科诊所

五、商业金融

21、百货店、食品店、超市

22、生产资料、建材、日杂商店

23、粮油店

24、药店

25、燃气店

26、文化用品店

27、书店

28、综合商店

29、宾馆、旅店

30、餐饮店、茶馆

31、综合服务站

32、银行、信用社、保险机构

六、集贸市场

33、百货市场

34、农贸市场(蔬菜、果品、副食市场)

35、大牲畜交易市场

36、小商品批发交易市场

可根据乡镇特点和发展需要设置

37、生产资料市场

38、其它专业市场

注:●——规划需设置 ○——规划建议设置 — ——规划不需设置

附表九: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表

类别

乡镇政府所在地

村 庄

2020年总体要求

2035年总体要求

一、教育设施

布置小学、初中

在服务半径合理的条件下按照0.5—1万人

小学设置满足全体居民服务要求

小学设置满足全体居民服务要求

二、文化服务设施

规划设置图书阅览室

配置文化活动室

文化活动室行政村覆盖率75%

文化活动室行政村覆盖率90%

三、体育设施

规划室内体育活动中心

配置乒乓球台、篮球架等村级体育健身设施或群众健身广场

体育健身设施或广场的村覆盖率达到30%

体育健身设施或广场的村覆盖率达到50%

四、医疗卫生设施

设置50张床位以上的社区卫生院

配置农村卫生服务站

基础医疗乡村居民覆盖率30分钟时距为40%

基础医疗乡村居民覆盖率30分钟时距为60%

五、道路交通

通二级以上干线

公交基本覆盖规划保留村庄

六、市政设施

给水

提高区域供水比例

管网供水覆盖率80%,供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以水库和滇中调水工程为主要水源;全县供水普及率达到70%

以水库和滇中调水工程为主要水源;全县供水普及率达到90%

电信

110部/人

统一农话、市话收费标准

统一农话、市话收费标准

统一农话、市话收费标准

燃气

燃气气化率100%,管道天然气气化率50%左右

燃气气化率80%

垃圾处理

设置垃圾转运站

实现垃圾收集点或就地设置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实现“村收集、镇转运、区县处理”的目标;无害化处理率80%

实现“村收集、镇转运、区县处理”的目标;无害化处理率100%

附表十:近期重大工程项目表

序号

名称

建设地点

主要建设内容

1

牟定县城建成区规划路网建设项目

共和镇

建设龙池南路至南大街,共和路、共和路西段、发科屯步行街至万寿路、南大街北段、龙池北路至护城河,约4.2公里,宽12--30米,混凝土路面,配件给排水、电力、弱电及亮化工程

2

牟定县左脚舞山城路网建设项目

共和镇

建设左脚舞山城规划路网约16.8公里,宽12—30米,混凝土路面,裴建给排水、电力、弱电及亮化绿化

3

牟定现在农业庄园建设项目

蟠猫乡、共和镇、江坡镇

以元双路两侧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基地10000亩;新建清荷生态农业庄园和新甸、民乐农业科技示范庄园(建蔬菜基地2000亩,蔬菜大棚10万平方米、冷库1200平方米);配套完善金喜鹊山庄、羊泉会所、三福山庄、金松园种养殖休闲山庄、彝山生态园山庄、星贸公司庄园基础设施。

4

牟定乳腐产业园(乳腐特色小镇)建设项目

工业园区新桥片区

规划建设牟定乳腐产业园,打造“牟定乳腐”特色小镇,整合目前14家乳腐生产企业,再招商引进8—10家乳腐生产企业,组建“牟定乳腐集团有限公司”,形成牟定乳腐产业聚集区。

5

牟定县2万吨水果蔬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项目

共和镇

建设2万吨水果蔬菜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内容:存储仓库、配送加工设施、办公信息中心、配套综合服务楼

6

牟定县化佛山旅游片区综合开发项目

共和镇、凤屯镇

分年度实施县城至化佛山片区旅游综合开发

7

牟定县化佛山旅游环线建设项目

共和镇、凤屯镇

分年度实施县城至化佛山长约10公里路段建设,县城至化佛山游客服务中心路段宽30米,进山旅游专线宽8.4米。其中:一期建设县城至庆丰水库环线;二期建设庆丰水库至化佛山环线

8

牟定县左脚舞文化创意会展中心建设项目

共和镇

牟定豆腐乳、化佛茶、力石酒、玫瑰产品、彝族刺绣、彝族服饰、民族乐器(月琴)等产品在省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拟整合牟定具有的特色文化和产品,新建左脚舞彝族文化创意会展中心,推动和促进旅游事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力争在五年内全面形成具有牟定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

9

牟定“匠人村”旅游开发建设项目

共和镇、新桥镇、江坡镇、凤屯镇、蟠猫乡、安乐乡、戌街乡

牟定历来手工业发达,有着“匠人之乡”的美称,境内相继出土的春秋晚期铜鼓、战国时期的铜编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制铜、打铁的艺人两千多年前就行走在牟定这块土地上,技艺一直流传至今。目前,牟定今天还有铁匠村、蔑 匠村、铜匠村、石匠村、泥水匠村。拟充分利用牟定现有的资源优势,新建牟定“匠人村”旅游开发项目。

10

牟定县田园风光旅游开发项目

共和镇、新桥镇、江坡镇、凤屯镇、蟠猫乡、安乐乡、戌街乡

投资建设一批依山傍水、错落有致、自然和谐、富有本土特色的农村住宅;同时,按照“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生态化”的要求,规模化种植特色农业,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土特产品,进一步完善村级农家乐管理机构,从而形成具有彝族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发展乡村旅游业,建设旅游文化村。将特色旅游文化村串入旅游线路并纳入全县旅游宣传体系,以“绿色健康、田园风光、农家美食、周末休闲、回归自然”等为卖点,充分展现“春暖花开”、“荷塘月色”、“硕果累累”、“冬意绵绵”的景象

11

牟定县庆丰湖休闲旅游度假期建设项目

庆丰湖

牟定县庆丰湖周边村庄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湖中央的神龟岛更是一个世外桃源,驾舟湖中,可以享受山明水秀的自然风光。沿湖而行,似乎到尽头,但峰回路转,庆丰湖水又向远方弯去,悠悠荡漾,约一个小时,就到了化佛山步云梯下的山门,顺石阶而上就是化佛山各著名景点,拟投资新建庆丰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度假旅游。

12

云南滇中高效能源及配套产业基地第一期建设项目

黄龙山工业区

建设启动型、牵引型、铁路用、摩托车用、煤矿用、储能用等7条新型阀控型全封闭免维护铅蓄电池生产线,形成年产各类型蓄电池460万个生产能力;配套建设3条废旧铅蓄电池综合回收拆解处理生产线及标准厂房、配套建设相关工辅设施

13

牟定安乐风电场建设项目

安乐、戌街乡

新建装机为16万千瓦的风电场一座,安装80台20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建1坐220千伏升压站

14

牟定县太阳能光热发电示范电厂建设项目

共和镇

新建100兆瓦太阳能发电示范电厂及配套设施

15

国家石油储备牟定库建设项目

戌街乡

新建600万m³的石油储备库一座,配套建设相关基础设施

16

牟定县成品油储备库建设项目

共和镇

新建成品油储备库一座,配套建设相关基础设施

17

牟定县再生型生物清洁燃料建设项目

新桥工业园区

利用废机油、动植物油、化工产品,新建年产150000吨甲醇汽(柴)油,年产50000吨再生物柴油

18

牟定县水源工程

共和镇、新桥镇、江坡镇、凤屯镇、蟠猫乡、安乐乡、戌街乡

新建大(二)型水库一件、中型水库一件、新建小(一)型水库9件、小坝塘扩建(二)型水库30件,新增库容14900万m³。

19

牟定中小型灌区建设项目

共和镇、新桥镇、江坡镇、凤屯镇、蟠猫乡、安乐乡、戌街乡

建设共和中型灌区1个,干支渠防渗11条.长111.81km;建设小型灌区13个,渠道防渗长656.86km,新增节水量1956.25万m³,节水灌溉面积11.76万亩。

20

牟定工业园区进园电网建设项目

工业园区

分年度实施新桥片区长4.5公里,10KV的供电线路建设,戌街片区35KV变电网增容改造

21

牟定工业园区进园供水建设项目

工业园区

建设长4.5公里DN250供水新桥片区进园供水管网;建设戌街片区水处理厂一座、抽水站1座,DN250管径供水逛网全长6公里

22

牟定工业园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

工业园区

建设新桥、戌街片区日处理1500方的污水处理站各1座,解决园区污水处理问题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