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牟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牟定县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索引号:11532323015172622Y-/2018-1220922 公文目录:发展规划 发文日期:2017年05月10日 主题词: 文  号:牟政办发〔2017〕29号 成文日期: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

《牟定县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经十七届县人民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牟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 4 5

 

牟定县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牟定县全面落实“一枢纽两区三基地”战略部署,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必须加强全县应急体系建设,切实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云南省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条例》、《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共楚雄州委办公室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和《牟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制定《牟定县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指导全县应急体系建设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文件。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对于提高牟定县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急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和提高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贯彻国家、省、州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加强“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初步形成了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全县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但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各类突发事件的安全风险、矛盾交织并存,应急管理工作将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一)自然灾害呈频发态势。受特殊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牟定县自然灾害和衍生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分布广、灾情重,干旱、洪涝、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农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等呈加重趋势。地震活跃,面临强震、大震的危险。

(二)事故灾难隐患依然存在。经济快速增长,但增长方式落后,基础薄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和人员流动性加大,安全意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安全配套设施投入不足,安全意识不强,各行业领域安全事故隐患仍然大量存在。

(三)影响社会安全的因素增加。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群体性事件呈增多趋势,且复杂性、敏感性、规模性、对抗性明显增强,处置难度逐步加大;严重刑事犯罪时有发生,区内人员流动性大、来往密切,发生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与各部门应急指挥机构的关系不够顺畅,部门之间、乡镇之间协调衔接不够紧密,信息报送不及时、不规范、共享程度差,在处置重特大突发事件时,人员、信息、资源等难以快速集成。各乡镇、县级各部门的应急人员更换频繁,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应急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与应急工作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五)预警预测信息能力弱。一些行业、领域监测设备和手段落后,监测站点密度不够,存在隐患盲点和底数不清的现象,综合预警能力不强;资源、信息分散,有待进一步整合,信息获取能力不高。

(六)应急救援队伍力量薄弱。应急救援队伍分散,综合性不强,专业应急队伍人员素质不高和装备数量不足,培训与应急演练不够。基层应急人员数量不足,有关职能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程度不高。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州以及县委县政府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实施《云南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为抓手,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突出目标和问题导向,着力补短板、织底网、促协同,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全面编织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络,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为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底线思维、源头治理。着眼最严峻、最复杂局面,以问题为导向,强化预防治本,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消除风险隐患,提前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推进应急管理由应急处置为重点向全过程风险管理转变。

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统筹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各领域各环节应急能力建设,兼顾近期需求与长远发展,着力补短板、堵漏洞、提质量、上水平,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和优先发展能力建设。科学制定全县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理顺体制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力,提高效率,避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实现各部门和各行业信息、物资、装备、队伍、预案等方面的有机整合。

3.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完善政府治理。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对公共安全技术开发应用和应急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应急科技水平和保障能力。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广泛调动各方面参与应急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推进区域协同、城乡协同、行业领域协同、军地协同。将政府管理同社会参与有效结合起来,形成政企结合、军地配合、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综合应对机制。

4.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从以部门为主的单灾种管理体制向属地管理为主、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形成县、乡镇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综合协调、分步实施、逐级提升的突发事件处置体系,实现应急管理的高效化。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把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之中,充分体现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实现从注重事件处置向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全过程管理的转变。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突发事件多发县情相匹配、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覆盖全灾种全过程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预防与应急准备更加充分,监测与预警更加精准,应急处置与救援更加高效,恢复与重建更加科学,应急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全县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得到健全完善,建成指挥统一、结构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应急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明显提高,有效减少各类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2.分类目标

1)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政府系统应急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乡镇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80%以上;社区、村委会应急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应急预案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应急预案按照要求评估修订率达到100%,培训演练率达到100%;乡镇以上行政区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城乡基础设施抗灾能力、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区居民搬迁避让、重点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完成全县所有病险水库、坝塘的除险加固,主要河流防洪减灾体系更加完善;林区防火通道路网显著改善;县城应急避难场所能够承载1/3以上的常住人口;在高灾害风险区打造1个州级特色乡镇防灾减灾体系;在全县范围内建成1个标准化防灾减灾社区、村委会;实现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明显改善、安全防护水平明显提高,公路交通运输能力全面提升。

3)监测预警能力。地震监测网络覆盖全县,地震三要素速报时间达到8分钟以内;突发气象灾害预警时效提高到30分钟以上;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森林火险望和监测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0.7%;已查明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比2015年减少10%;高危行业(领域)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终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安全生产高危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应急管理执法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率达到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响应率达到95%以上,乡镇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率继续保持100%;突发动物疫情报告网络覆盖率继续保持100%;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监测能力大幅提升;社会安全事件监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突发群体性事件、社会治安事件和恐怖袭击事件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涉网隐患打防管控消除能力明显加强。

4)应急救援能力。县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人员配备达标率达到90%以上,装备配备达标率达到90%以上;县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在接到重特大突发事件处置指令后2小时内到达现场率达到80%以上;县级应急队伍和公安、武警等骨干突击力量异地自我保障能力达到48小时以上;森林火灾24小时内扑灭率达到95%以上;鼠疫、人禽流感等突发急性传染病规范处置率达到95%以上。

5)综合应急保障能力。受灾群众基本生活8小时得到基本救助率达到95%以上;灾害发生后12小时内能满足抢险救灾基本用电需求;灾害发生后4小时内能获取灾区应急测绘和卫星图像资料;事发现场指挥通信在突发事件发生后12小时内开通率达到95%以上;一般灾害情况下在24小时内抢通损毁公路。

6)社会协同能力。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知识科普宣传受众率达到80%以上;注册应急志愿者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达到2%以上。

三、重点建设项目和主要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组织体系、预案体系、监测预警、信息与指挥、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通信、紧急运输、培训演练、科技支撑、恢复重建11项涉及全局的重点工作,通过整合资金、整合资源、整合项目,充分发挥信息共享的作用。

(一)组织体系建设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并强化应急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和激励机制;完善县、乡镇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理顺县级应急管理机制体制,按照省、州人民政府要求,充实县级应急管理机构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5人,要坚持把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敢于担当,有一定文字综合和协调能力的工作人员配备在应急办(总值班室)岗位上;加强乡镇人民政府应急管理组织建设,设置乡镇应急管理办事机构,与乡镇党政办合署办公,乡镇党政办加挂应急办牌子。

(二)预案体系建设

1.加大完善制定预案工作力度。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县级总体应急预案和乡镇总体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制、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措施、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等内容,体现应急处置的主体职能;专项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传播、组织先期处置和自救互救、信息收集报告、人员临时安置等内容。进一步加快完善各级专项、部门预案和基层预案(办法),扩大预案覆盖面,推动预案建设继续向社区、乡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和重点部位延伸。加强各预案之间的衔接,强化牵头部门与配合部门之间的协调。强化大型活动预案体系建设,提高大型活动预案覆盖率。

2.健全预案管理制度。规范预案的编写、评审、批准、发布、修订和更新等编制程序,提高预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规范专家组对专项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论证,通过制度化、组织化的方式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强化预案培训和演练。强化应急知识培训,普及应急管理知识,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培训;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每年至少开展1次至2次预案演练。

(三)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1.整合现有应急监测预警信息资源。开展各类风险隐患调查。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和专业队伍作用,全面排查全县重点企业、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的安全生产隐患,建立和完善风险隐患数据库,为各类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隐患治理提供基础信息。安监、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重点建设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安全评价体系,及时更新完善隐患数据库,实现隐患动态管理;全面完成危险化学品贮罐区、库区、生产场所、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器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重大危险源调查与评估分级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远程监控系统;环保、卫计等部门开展好环境污染源和职业卫生危害基本情况调查,编制有毒、有害、放射性危险评分和职业危害分布图。开展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公共卫生类风险隐患数据库和全县区域风险地理信息系统。气象部门开展好重大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区划、评估和鉴定,健全以社区、乡镇为基础的气象灾害风险调查收集网络,建立全县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分类编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切实提高灾害风险评估和损失评估精细化水平,最大限度降低气象灾害风险。

2.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监测网络系统。在整合和完善现有气象、水情、地震和环境等监测站网的基础上,加大各专业空白监测站点建设,着力提高站网密度,把握突发事件的发展动态。一是公安部门要牵头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内幕性、预警性、多层次的情报信息;建立矛盾纠纷信息台账和报告制度,增强预警能力,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在重大矛盾纠纷和矛盾纠纷突出的重点区域,建立预警预案体系和观察员、联络员和信息员制度;推动全县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远程危险物品监控等系统建设,加强重点区域、重要部位的监控和危险化学品、爆炸物品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防控手段,加强人口密集场所、群体性事件和金融突发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系统建设。二是水务和气象部门要牵头完善全县雨情、水情、旱情监测站网建设,提高自动化监测水平,及时掌握预警信息的动态变化,逐步实现对重点山洪灾害和城市洪涝的监测预警,提高预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建立健全和完善大风、冰雹、高温、干旱、雷电、暴雨、大雾、低温、霜冻、雪灾等灾害性天气立体监测网,确保到2020年天气系统移动路径、预报关键区、站点稀疏区、乡镇和重点气象灾害防治区气象灾害监测率达到100%;三是地震部门要完善地震预警系统建设,依托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积极多方争取资金,进一步充实、完善地震预警系统。四是林业部门要建设各级监测站和重点林区监测点,实现全县主要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进行监测预警及信息处理,为及时了解掌握全县主要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动态,森林火情、火险和林业有害生物的分析、预测、预报、监测等提供信息化、专业化工作保障。五是卫计、市管等部门要提档升级、改造和优化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健全有关病症候群、虫媒生物、学校传染病、医院感染、水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等监测系统,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数据库;依托现有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拓展应用领域范围,综合利用医疗急救、卫生监督等有关资源,建立功能完备的综合预警系统和网络平台;在现有禽流感、非典、鼠疫、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重大食源性疾病等疫情监测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疾病监测范围,提升发现与报告工作的主动性和敏感性,探索建立早期发现和处置突发急性传染病的有效机制。六是安监部门要逐步建立各类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监测网络系统,在整合现有的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安全生产监测系统,加大对各重点企业、重点路段和重点区域的远程监测;建立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信息评估、预测和综合预警系统;全县所有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全面实现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全覆盖,全县所有矿井、尾矿库等矿井全部装备数字化监测监控系统。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及运输企业建立实时监控系统。

3.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建立县级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依托气象业务专网连接上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下连乡镇突发事件发布终端,依托电子政务外网连接县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和各专项应急指挥平台。县气象局负责建设并加快推广使用“12379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整合公安、气象、水务、电力、民政、林业、农业、国土资源、卫计、交通运输等涉灾部门的应急指挥和应急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预警信息汇总、分析研判和发布功能。建立完善与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信息传输通道,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重点加强偏高风险地区的广播、电视、警报器、宣传车、手机短信等紧急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建设。充分利用县电视台、气象电子显示屏、预警大喇叭、气象微信等媒体,逐步实现各类突发事件预警预报、现场实况、灾难救助、应急知识普及教育等信息的及时播放。整合现有气象、水务、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建立协作机制,实现对有关自然灾害的综合预警。整合各类安全事件的情报信息,建立情报信息汇总研判机制,健全社会安全事件综合预警系统。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与对外报道的快速反应机制,在新闻宣传部门指导协助下,事件主管单位或行政区域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牵头负责,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应急处置预案与新闻发布预案同步启动,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和分阶段向社会发布信息。

4.强化关键防范目标的监测监控。建设完善大中型水库、桥梁隧道、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电力枢纽、战略物资储备库等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的监测监控系统,建立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的长效机制。对关键基础设施进行分级管理、风险分析、脆弱性评估、隐患排查,实施保护措施并开展效果评价,及时排除各种隐患。

(四)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

在各部门现有专业应急指挥系统基础上,统筹规划建设县人民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和专业决策与指挥系统建设。整合县级有关部门的图像监控、无线通信、有线通信以及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等有关资源,实现县级有关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做到指挥通信快捷通畅,部门联动协调有序,初步形成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决策与指挥协调系统。

1.规划建设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充分利用现有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和专业系统资源,重点建设县级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形成比较完善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采用先进技术,整合公安、国土、住建、水务、气象等部门现有的数据资源,建立城市应急管理数据库和全县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县人民政府与省、州人民政府、其他县市和县级有关部门应急指挥平台的互联互通,满足对突发事件的监测防控、信息报告、值守应急、指挥协调等基本功能,完善县人民政府应急指挥平台的应急值守和反应机制。

2.完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安、国土、环保、卫计、安监、交通运输、市场监管、水务、农业、畜牧、林业、住建、地震、气象等专业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功能,加强信息共享,逐步完善各专业指挥信息系统的功能及各类突发事件监测网络系统,提升专业指挥的功能,提高预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应急联动工作的意见》,尽快制定出台《牟定县社会应急联动工作实施意见》,依托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成立牟定县人民政府社会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作为县、乡镇人民政府社会应急联动指挥的最高指挥协调机构,成立由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社会应急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将有关联动部门及社会组织列入应急联动单位,建立完善联动工作制度,做好社会应急联动工作。同时实现县应急指挥中心与社会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的互联互通。通过社会应急联动机制的建立,有效整合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应急力量和资源,形成政府统筹协调,部门责任落实,社会广泛参与,处置快速高效的社会应急联动工作格局。依托气象信息系统,根据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指挥的需要,分级建设集灾情信息管理、救助决策和指挥调度等功能为一体的灾害应急救助与指挥系统。建立健全覆盖全县主要江河水库的洪水预报系统,以实时雨情、水情、工情等各类实时信息,通过启动预报模型,对洪峰水位(流量)、洪水过程、洪量等进行实时预报,为防汛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健全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食品药品安全、动物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指挥系统,提升应对能力。强化公安通信专网和公安计算机信息网的重大案件指挥处置、重要警务活动指挥调度、反恐防暴指挥协调和城市道路交通治安紧急疏导、防控指挥协调等综合指挥调度功能。

(五)应急队伍建设

整合现有应急队伍资源,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依托公安消防部队着力推进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巩固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地震、医疗卫生、动物疫情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及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加强军地联合和民兵应急队伍建设;依托共青团、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基层社区以及其他组织,建立形式多样的应急志愿者队伍。

1.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县公安消防大队负责建设和管理全县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一是加快县综合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建设,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依托公安消防队伍,融合有关部门或行业的专业技术力量,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平战结合”的原则,建设一支精干高效、装备优良、战斗力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除承担消防工作以外,承担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空难等安全生产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综合应急救援任务,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物灾害、矿山事故、特种设备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环境污染等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二是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建立各项管理制度,经常组织培训演练和学习交流,定期进行考核,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协同作战能力。加大综合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力度,优先配齐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综合性应急救援车辆等装备,增强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2.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有关部门负责建设和管理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推进企事业单位专(兼)职安全生产应急队伍建设,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配备应急技术装备,提高现场先期快速处置能力。推进公安特勤力量及武警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强化森林火灾扑救、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动物疫情处置、农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及突发环境事件等方面的应急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专业救援队伍应急处置能力。

3.应急专业人才队伍。县应急委负责完善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做好专家信息收集、分类、建档工作,建立专家数据库,逐步完善专家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分级分类、覆盖全面的应急专家资源信息网络;完善专家参与预警、指挥、救援、救治和恢复重建等应急决策咨询工作机制,开展专家会商、研判、培训和演练等活动。县级有关部门可根据应急专家队伍建设情况,对应急工作 作出贡献的应急专业人才进行表扬。

4.应急志愿者队伍。团县委、红十字会、基层社区以及其他组织,要建立形式多样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应急志愿服务的动员机制和长效机制,实现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社会化,通过构筑社会参与平台和制定有关鼓励政策,逐步建立国家支持、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应急志愿服务机制,落实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必要保障条件,提高青年志愿者的救灾应急知识,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在科普宣传教育、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军地联合和民兵应急队伍。县人武部及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围绕“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平时服务”的目标,按照通专结合、军地互补、一专多能的原则,创新战斗力生成途径,落实军地联合保障,夯实民兵应急队伍规范化建设基础,打造一支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国防后备力量。

6.基层信息员队伍。公安、民政、安监、国土、地震、气象、卫计、市管、住建、环保、农业、林业、水务等部门,要健全完善基层信息员队伍,形成“多员合一”、“一员多责”的应急机制,完善工作手段,确保基层信息员对全县的覆盖,保障各类灾害隐患点至少有1名监测员,每个村、社区有1名突发事件信息员,制定相应的补助标准及支持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推进防灾减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六)物资保障能力建设

按照“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统一调配、合理负担”的原则,整合实物储备信息资源,调整储备品种和数量,合理选定储备方式,重点建立健全县重要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实现各类应急物资综合信息动态管理和共享。

1.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建设。安监部门协调落实在适当位置建立煤矿、非煤矿山、危化等行业应急救援物资仓库,装备一定数量的抽排水设备、发电设备、防塌方支护坑木等;有关部门继续推进公安消防、公安、卫计、地震、气象、民政、环境、市管等专业应急物资储备现代化建设,科学增加应急物资的数量及品种,并综合考虑,科学优化各类应急物资储备点的布局。重点增加和更新处置、救援、车辆、通信等装备,逐步购置危险品检测、检验、消除等特种设备,以及备用通信网络设施、卫星定位车辆监控调度管理系统等。积极鼓励企业,特别是高危企业尽可能储备本企业所需应急物资,企业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物资储备计划,并选择储备条件要求不高、使用方便的应急物资进行储备。

2.应急物资保障体制、机制建设。县应急委协调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征用及紧急配送机制,整合实物储备信息资源,建立应急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补充、更新、调运等管理制度,完善应急物资紧急生产、政府采购、征收征用、余缺调剂与调运机制;整合应急实物储备资源,充分利用国家、军队、地方和企业物资储备资源,建立区域间、部门间应急物资余缺调剂和联动工作机制,实现平战结合;调整增加专业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形成布局合理、种类齐全的专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七)应急运输保障能力建设

依托全县现有交通运输资源,进一步加强公路运输保障能力建设,调动社会各方面运输力量,提高应急救援物资和队伍的紧急运输和通达能力,形成覆盖全县的应急联合运输网络。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应急运输保障能力建设。

1.完善应急交通运输协调机制。依托牟定县运输系统,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应急运输综合管理体系,依法建立和完善应急情况下社会交通运输工具征用程序、办法、补偿机制及应急车辆绿色通道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突发事件紧急情况下交通运输协调机制和交通战备保障与应急交通保障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紧急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掌握资源分布情况,统一调度运输力量。建立与驻牟机构、企业和周边县市交通运输工具及救援器具的紧急救援和协作关系。

2.提高道路运输保通能力。建立紧急运输综合管理系统,提高现有公路的紧急运输保障能力。加强重要公路交通枢纽的监控、清障及修复能力建设,完善工程抢险装备;加强偏远山区、深山区和森林防火道路及直升机停机坪建设,提高山区、重点林区的防火道路网密度和防火综合能力;加强旅游景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重要物资储备库(点)与公路连接线的通道建设。

(八)通信保障能力建设

健全完善公用通信网、部门专用应急通信系统,重点建立完善各类应急管理和指挥调度机构间通信网络,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队伍配备适用的通信装备,形成公众与专用、保密与非保密相结合的应急通信保障网络体系。

1.强化公用通信保障能力。扩大网络覆盖面,增强网络通信业务处理能力,实现全县主要建筑、重要部门、关键交通设施公众通信信号的全覆盖。充分利用现代化通信手段,建立各级、各类应急管理和指挥调度机构间的通信网络,提高公众通信网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加强重点通信运营企业应急扩容等机动通信装备,实现公用通信网多点互连和重要通信系统的备份与互通。储备并保护应急通信网络无线电频率资源,协调处理各通信网的相互干扰。

2.完善部门专业应急通信系统。进一步补充完善公安、消防、民政、国土、水务、气象、地震、安全生产、环保、交通运输、电力、卫计、市管、森林防火、电信、移动、联通等有关部门现有的应急通信系统,根据自身需要增加保密通信设备,对现有的专用应急通信系统进行必要改造和升级,重点解决好各部门应急处置专用通信网与公用通信网的联接问题,建立跨部门、多手段、反应快速、灵活机动、稳定可靠的应急通信系统,提高应急信息沟通能力。电信、移动、联通通信部门要加强对移动通信车辆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大灾大难发生时的通信畅通。县应急办对卫星移动电话及短波电台等通信设备做好维护管理工作,确保应急通信畅通。

3.提高通信系统现代化水平。各类应急救援机构和队伍根据处置要求配备无线通信设备,实现互联互通,并形成快速搭建现场应急通信平台的能力。保障突发事件现场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之间信息畅通,确保指挥调度系统的正常运转。提高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现场的机动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九)宣传培训体系建设

1.完善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建立健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应急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公职人员的应急管理培训制度。把各级各部门纳入培训计划,定期举行培训班或专题研讨班,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人员熟悉牟定应急工作的预案、体制、机制和法规政策,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应急指挥决策水平。

2.加强应急知识普及和宣传。深化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做到各类应急知识进课堂、进社区、进老年大学,向公众发放通俗易懂的各类事故应急救援读物,使公众了解应急知识,掌握各类突发事件的报警方式及避险、自救、互救等方面的常识,提高广大群众的危机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知识的科普工作,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以及政府网站开辟专栏、专版、专题、专刊等介绍、普及应急知识。通过讲座、科普展览、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从不同层面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的交流和宣传力度。

(十)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强化科学技术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支撑作用,加强与各科研院(所)交流,开展先进技术研究和设备引进,不断推进应急平台建设,整合各部门平台资源;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疫情监测和应急防控技术的研究,提升农业安全保障能力;依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加强对病原微生物、放射、职业中毒、传染性疾病等危害因素的检测和应急防控技术的研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引进先进设施设备,提高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十一)恢复重建能力建设

加强灾害事发现场恢复、灾害调查评估和灾后恢复重建能力建设,建立科学的灾情评价体系,科学制定和实施恢复重建规划,尽快恢复事发地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

1.加强事发现场恢复能力建设。积极组织受灾群众开展生产生活自救。加强供电、供水、供气、交通运输和通信等生命线工程系统破坏情况调查和快速抢险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工程装备和移动式无害化处理设备,加强现场废弃物、污染物的清理和无害化处理。在灾民临时安置场所设立法律、保险赔付咨询、基本生活保障和心理救助服务站点,为公众提供切实的人文关怀。

2.加强调查评估能力建设。健全各类突发事件灾情评估机制,规范灾情评估程序、内容和方法。依托有关部门加强灾情评估和重建能力建设,开展对学校校舍、居民住宅受灾损失普查,在科学评估现实和潜在损失的基础上,制定恢复重建规划,避开危险地段。

3. 完善恢复重建社会动员机制。 鼓励各方面积极开展捐助,进一步完善捐助渠道及监督机制。加强社会捐助体系建设。注重发挥金融保险机构在恢复重建中的积极作用。

4.推进避难场所建设。大力开展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化乡镇建设,推广全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完善城市避难功能,充分利用广场、公园、绿地、学校、体育场馆、人防等设施,合理规划建设布局避难场所,设置必要的基本生活设施,增强城市避难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健全完善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强化应急管理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应急机构建设,理顺关系,强化职能。建立完善应急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研究解决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及专家组建设,强化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职责,探索建立现场应急指挥官制度。

(二)加大应急体系投入力度

切实加大财政对应急管理的投入,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应急体系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将应急管理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应急体系建设资金投入,统筹安排应急体系建设资金;部分应急体系建设项目可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应急体系建设投入机制。对社会公益性的建设项目,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落实税费减免、行政审批、工程招标、产品采购、社会保险等优惠政策。

(三)完善应急体系考核机制

根据《云南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和《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州市、省直单位实行综合考核的意见(试行)》,结合楚雄州应急管理工作考核意见,进一步完善我县应急体系建设考核指标,科学制定考核办法,每年对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进行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工作的考核考评,考评成绩由县应急办报牟定县应急委审定后印发,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全县工作目标责任书考核,并科学运用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评优评先及职务晋升、干部使用工作中。

(四)加强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加强对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的管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提高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水平。建立健全重特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舆情收集和分析机制,做到新闻报道、舆论引导与应急处置同步启动、同步实施。加强县政府新闻办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新闻报道的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职能,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加强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传媒的管理,引导社会公众依法理性表达意见。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