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县人民政府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牟定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索引号:11532323015172622Y-/2018-1214370 公文目录:统计数据 发文日期:2016年05月27日 主题词: 文  号: 成文日期: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奠基之年,面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下行的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全县上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和全年奋斗目标,突出稳增长、调结构、培产业、重民生、促发展,全力抓好项目投资、产业建设、城镇建设、民生改善等重点 工作,保持了全年经济平稳增长,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良好局面。
    一、综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38.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2亿元,增长6.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1%,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64亿元,增长16.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7%,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4.54亿元,增长9.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2%,拉动经济增长3.7个百分点。
    投资、消费支撑经济增长,外贸下滑制约全面发展。支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7%44%-2.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6.54.9-0.3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兴工强县不断推进,服务业稳步提升。全县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032.237.8发展为28.633.238.2,三次产业结构类型为“三二一型”,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10.4个百分点。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按从业人员计算的人均GDP)由上年的24630元增加到26860元,比上年增加2230元,增长9.1%。全县实现现价工农业增加值17.45亿元,比上年增长5.1%,工农业经济结构由上年的33.566.5发展为33.866.2
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6%,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3%,分别比上年涨1.61.3个百分点和下降3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工作稳步发展。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41840人,比上年末增加850人,增长0.6%,全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852人。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提供,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9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7%
    城镇化进程较快推进。据县住建局统计,县城建成区面积达4.82平方千米,城镇化率达39.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县共实施州外国内招商引资项目74个,实际引进县外到位资金43.1亿元,同比增加10.62亿元,增长32.7%。其中:引进省外到位资金27.95亿元,同比增加5.53亿元,增长24.67%
    外贸出口大幅下滑。据州商务局国际贸易科统计,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14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16万元),下降75.8%,创造增加值325万元,下降75.7%,对经济增长负贡献2.7%,负拉动0.3个百分点。
    非公经济稳步发展。全年非公经济增加值达17.8亿元,增长12.8%,占GDP的比重为46.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1%,拉动经济增长5.78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达15.93亿元。全县非公经济户数达6028户,比上年增加535户,其中:私营企业622户,增加254户,增长69%;个体工商户5406户,增加281户,增长5.5%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积极推进。据统计监测,至2015年,全县全面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已达79.6%,比2000年初始的59.2%提高20.4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36个百分点,离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还差20.4个百分点,今后5年还需每年提高4.08个百分点。进程滞后于全省、全州水平。其中:资源环境建设实现程度最高,经济发展实现程度最低。2015年资源环境建设方面已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程度达97.7%;经济发展方面实现程度为58.4%,离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还差42.6个百分点,今后5年还需每年提高8.52个百分点,成为制约我县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首要因素。其他依次是民主法制、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文化教育,实现程度分别为96.4%、92.7%、85.2%、73.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经济总量小,县域经济实力弱,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支柱产业单一,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关联度不高,带动力和支撑力不强;三是支撑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少,项目支撑能力弱;四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支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新的增长动力培育困难;五是财源狭窄,财政增收困难,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六是发展方式粗放,自主创新不足,调结构、转方式难度大;七是贫困面大、贫困度深,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较快持续发展。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26亿元,增加值11.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6.1%6.2%,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种植业全面发展。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5.93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5.15万亩,同比增长1.5%,粮食总产量达10.5万吨,比上年增长1.9%;油料总产量8016吨,比上年增长5.2%;烤烟收购量6825吨(不含丰产烟),比上年下降2.2%;茶叶总产量192.6吨,比上年增长5.1%;园林水果总产量5872吨,比上年增长19.9%
    畜牧业持续发展。全县年末生猪、大牲畜、羊存栏分别达20.23万头、6.48万头、7.39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7.3%、下降0.1%、增长11.6%;出栏分别达25.68万头、2.42万头、5.04万只,分别比上年下降8.4%8.9%8.6%;生猪、大牲畜、羊出栏率分别为136.3%36.9%76.2%;全县肉类总产量达2.88万吨,比上年下降7.4%;禽蛋总产量达1048吨,比上年增长3.7%
    水产品养殖持续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1902吨,比上年的   1821吨增加81吨,增长4.5%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2.4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7%;水库容量6423万立方米,年末安全库塘蓄水6538万立方米,比上年多蓄528万立方米,为近10年来最好水平;有效灌溉面积达18.1万亩;电力供应设施得到改善,农村用电量达465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加82万千瓦时,增长1.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2.3%,支撑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16%降至15.5%。按工业统计,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18%。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兴工强县取得新成效。
    建筑业较快发展。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县内10户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共完成总产值11.9亿元,增加值3.28亿元,实现利润4380万元,缴纳税金298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3%27.6%50.6%40.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规模以上(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4.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房地产开发投4.77亿元,比上年下降36.5%。全年新增固定资产44.97亿元,比上年增长84.8%。新开工项目194个,比上年增长13.4%;竣工房屋面积18.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4.4%。其中,住宅面积13.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7%。商品房销售面积5.2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5.1%;投资创造增加值2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7%,支撑经济增长6.5个百分点。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县实现交通、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972万元,比上年增长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3%,支撑经济增长0.03个百分点。
    年末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346.6公里。其中:省道196公里,县道170.8公里,乡道476公里,村道503.8公里;等级公路450.7公里,元双二级公路境内段74.5公里。率先在全州实现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224万吨,货物周转量13441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1%1.1%;完成客运量241万人,客运周转量843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3%2.6%,个体私营运输业快速发展,承担了全县80%以上的营运量。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通信能力明显提高,全县信息化程度快速提升。全年完成邮电和通信业务总量1.56亿元,比上年增长8.6%。按户籍人口年末电话用户达18.4万部,比上年增加0.66万部,增长3.7%,电话普及率达91.2%,比上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其中:移动电话达16.54万部,增加了0.76万部,增长4.8%,移动电话普及率达82%,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固定电话为1.86万部,普及率为9.2%。互联网用户(含电脑、电视、手机)9.8万户,增加1万户,增长11.4%,普及率达48.6%,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其中:手机上网人数7.6万人,增加0.99万人,增长16.5%,普及率达37.7%,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580万元,比上年增长9.6%;住宿餐饮业增加值7451万元,增长8.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9亿元,增长12.2%。按销售地分,城镇零售额79205万元,增长11.8%;乡村市场零售额41728
元,增长12%。按经济类型分,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12.02亿元,增长11.9%;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9873万元,增长18.6%;商品零售101060万元,增长11%。批零住餐四大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支撑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4%,创造增加值1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拉动经济增长4.9个百分点。
    七、财政  金融  保险
    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36652万元,比上年增长8.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819万元,比上年增长8.1%;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8956万元,比上年增长4.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751万元,下降19.9%
    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2211万元,比上年增长14.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88亿元,增长12.6%。各项贷款余额26.24亿元,增长11.8%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8163万元,比上年增长14.7%;支付各类赔款2748万元,比上年增长13.8%,社会商业保险功能进一步增强。
    八、科技  教育  文化  卫生和体育
全县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49.6%,比上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素质教育得到提高。年末,全县有基础教育学校106所,其中:小学73所,初中10所,高中1所,幼儿园22(民办10)。专任教师1675人,其中:小学840人,初中529人,高中169人,幼儿园137人。在校学生22454人,其中:小学9949人,初中6625人,高中2140人,幼儿园3740人。职业中学一所,专任教师51人,在校生584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2%。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协调发展。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7个,普及了村级文化室,数字电视基本普及。群众文艺丰富多彩,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7%,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经初步测算,全县实现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1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1%,分别比上年增长17.7%、提高0.21个百分点。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432万元,增长16.7%,占GDP的比重达0.9%
    卫生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据县卫计局统计提供,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4个(不含个私诊所和村级卫生室),其中:医院13个(含乡镇卫生院);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31人,其中:医生255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5人;有病床692张,其中:医院692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3.37张。卫生改革不断深化,爱国卫生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健康素质不断增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人民体质不断增强。全县共有足球场2个,篮球场187个,排球场6个,10个田径场,城区有建身场所1个。
    九、人口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进入低速增长并老龄化时期,贯彻实施“全面二孩” 政策,户籍制度改革纵深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得到改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按公安统计,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01657人,其中:城镇人口56883人,占总人口28.2%;乡村人口144774人,占71.8%;男性人口10331人,占51.2%,男、女比例为105100(以女性为100),60周岁以上人口达33013人,占16.4%,高于占11%老龄化标准5.4个百分点,全县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县共有民族24个,其中:少数民族23个,少数民族人口46597人,占总人口的23.1%;彝族人口44719人,占总人口的22.2%。全县总户数为67490户,户规模为2.99/户。按计生部门统计,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3‰。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18837元,比上年增加1728元,增长10.1%;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17997元,比上年增加1386元,增长8.5%;全县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51257元,比上年增加10600元,增长2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0元,比上年增加749元,增长10.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02元,比上年增加2167元,增长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3%;全县人均(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下同)有粮519.2公斤,比上年增加11.6公斤,增长2.3%;人均有肉142.5公斤,比上年减少10.9公斤,下降7.1%;人均有禽蛋5.2公斤,比上年增加0.2公斤,增长4%;人均有水产品9.4公斤,比上年增加0.4公斤,增长4.4%。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5268元,比上年增加1757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平方米。全县所有89个村(居)委会村村通了公路、电话,和自来水,100%实现了道路硬化。
    社会保障及福利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939人,比上年增加415人,增长6.4%;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0634人,增加31人,增长0.3%;参加城镇职工生育保险2672人,增加372人,增长16.2%;参加城镇职工工伤保险10278人,增加1018人,增长11%;参加城镇职工失业保险3001人,与上年持平。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17261人,比上年增加431人,增长0.4%;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9763人,比上年增加213人,增长1.1%,其中:城镇居民3387人,增加213人,增长6.7%。实施城乡社会救济31400人,比上年增加2114人,增长7.2%,其中:农村28206人,增加2480人,增长9.6%。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参合人数达176203人,参合率达98.8%。全县“五大保险” 参保人数达15.45万人,综合覆盖率76.6%。财政对社会保障及福利事业支出持续高速增长,全年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达2.24亿元,比上年增加0.36亿元,增长19..2%。城乡人民安居乐业,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十、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全县土地总面积1464平方公里(219.16万亩),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达137.7人;年末耕地面积13817公顷(20.73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9.44%,全县人均有耕地面积1.02亩。全县库塘总库容达8835万立方米,其中:有中小型水库86座,库容6423万立方米;年供水能力7355万立方米。据林业部门统计,全县有自然保护区3(化佛山、白马山、三峰山),保护区面积约300.7平方公里(45.1万亩),有森林面积9.06万公顷(135.9.万亩),森林覆盖率62%;人均有林地6.7亩。全年降雨量860毫米,年平均气温17.1℃,年日照2475小时。整体上工业废气、废水、废物及城镇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单位GDP能耗为0.5274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63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全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5起,1人死亡,比上年减少50%19 人受伤,直接损失150万元;亿元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0.026%。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1起,1人死亡,直接损失132万元;煤矿生产安全事故0起,  0人死亡,直接损失0万元;发生交通事故19起,0人死亡,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万元;发生火灾5起,0人死亡,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8万元。

 



下载